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庄子》二则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21 《庄子》二则教学目标知识与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思想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全文,掌握文言词语,把握故事的寓意。2.理解文意,理解庄子与子不同的趣,学习庄子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的写法。过程与法1.积累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2.体会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理解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难点教学掌握文言词语,把握故事的寓意。教学难点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安排2 教学过程第一一、新课导入(播放《大鱼海棠》中关鲲的片)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动画片吗?动画片中故事的灵感来源庄子的《逍遥游》。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了解传说中的鲲。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庄子(约前369—前286),名,战国时期宋国人,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2.背景资料庄子天才卓绝,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 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一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面,“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污秽,“不可与庄语”,他那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3.知识链接(1)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 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 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2)《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晚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庄子》二则教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教案    下一篇: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