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备课素材:隋朝粮仓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材料

隋文帝开皇三年,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诏于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邵、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又于卫州置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又遣仓部侍郎韦瓒向蒲、陕以东募人能于洛阳运米四十石,经底柱之险,达于常平者,免其征戍。其后以渭水多沙,流有深浅,漕者苦之。

——[]佑《通典》卷一〇《食货十·漕运》

【注释】①卫州:今河南汲县。②洛州:今河南洛阳。③陕州:今河南三门峡。④华州:今陕西华县。⑤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称为关东。⑥汾:今山西汾阳。晋:今山西临汾。⑦仓部侍郎:官名。⑧底柱:山名,在三门峡黄河急流中,形状如柱。现已被炸毁。

【解读】隋朝统治者为了满足京师的粮食需求,防备水旱之灾,修建了大量粮仓。到了隋文帝末年,储备的粮食可供五六十年的需要。

上一篇:《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文问题解答    下一篇: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救学重点突破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