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化学 > 九年级上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教案10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初步学会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2)能说出蜡烛及其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性质。(3)能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确立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兴趣,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激发对探究实验的兴趣;2、培养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难点: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巩固提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实验用品:蜡烛、火柴、烧杯(或玻璃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它可是练就了孙悟空的铜头铁骨哦!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二、新课引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通过反复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同学们,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蜡烛燃烧这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秘。三、新授:学生阅读教材P12"探究"学生讨论及猜想:1、蜡烛会有哪些性质?2、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些变化?3、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如何验证?【教师点拨】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形状、气味、硬度、密度、溶水性)学生积极讨论,并设计实验说明蜡烛的物理性质。【引导小结】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的柱状固体,有特殊气味,硬度较小,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2、燃烧时:关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1)观察火焰;(2)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3)燃烧后生产的物质是什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说明火焰温度的高低并验证蜡烛燃烧后生产物。学生分组实验(2人一组),共同合作,边实验,边记录。1、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火柴梗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2、用干燥的烧杯和用澄清石灰水湿润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并且推断生成物是什么。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指名小组代表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引导小结】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3、熄灭后:引导学生观察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并指导学生立即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学生熄灭蜡烛,观察现象,然后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可以由一名同学吹灭蜡烛,另一名同学点燃白烟,如果实验不成功,可以多实验几次)补充:还有什么有关蜡烛的实验吗?(提示:熄灭蜡烛有哪些方法?)学生分组自行设计并进行实验。四、课堂小结: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我们体会到了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五、布置作业:指导学生完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六、板书设计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颜色、状态、形状、气味、硬度、密度、溶水性。燃烧时火焰分层:验证燃烧后生成的物质:熄灭后教学后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是九年级新课程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也是学生正式接触化学实验的第一课。我抓住蜡烛燃烧的“前”、“中”、“后”三个环节,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程设置中采用了让学生边实验边探究的教学模式。同学在实验室先是自主实验,探究有关蜡烛物理性质,相互补充观察到的现象,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然后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同学自主实验,合作实验,教师解疑的方法,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有利的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后的弹性作业使学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有的同学在家中自己设计实验,发现在蜡烛火焰上方放一片小纸片,固定后纸片又来回晃动,他认为是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纸片动起来了。针对同学发现的问题,我除了详细地加以解释外,更极大的表扬了同学们这种积极探索的精神,增强了同学们探究的热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教案10
上一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15    下一篇: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