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七下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第2课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年级 七年级 课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 主备教师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3月 使用教师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质疑讨论    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叶圣陶先生生活和工作中的几件小事,体会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写文章的主张,并探讨一下本文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探究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法
1.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样一些琐碎之事,可见其待人之宽厚。
又如: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老引导明确其区别,并监督执行。由此可见叶老对待学问严谨的程度。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放慢阅读速度,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并画出疑难的地方。找出文中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度评价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我的看法: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我的看法: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把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特点看作世人的表率,名副其实。因为文中说:“《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通过前辈的话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我的看法: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的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的看法:赞扬了叶老先生提高自我,严于律己的人物品格。)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我的看法: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的优秀品质。通过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强调“简洁”的文风,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可看出来。)
 
目标导学二:品析含义丰富的句子
1.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也找出来作一些品析。
明确:“双层的悲哀”强调了作者的悲痛之深,尤其在这除夕之夜,先生却走了,留给作者无尽的怀念与无边的哀思。
语句示例: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品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希望“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应该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领会叶先生的“深重的苦心”,踏踏实实做学问,并要不断反思,不断修正错误。
 
2.本文语言呈现出两种不同风格,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
明确:一方面,行文平易,多用明白如话的句子,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内涵深厚,如引用了一些古代名句,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和文学内涵。举例略。
 
目标导学三:学习“写话”风格
1.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明确:“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2.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在写作时不仅要注意句段,也应该重视字的删改,使语言更简洁。
 
 
3.在你的文章中找一找你感觉是累赘的句子,修改后对比一下并和大家分享。
课堂小结:“写话”与“简洁”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牢记叶老先生的主张,把它们运用到写作中。
 
 
二次备课:
课后反思及改进方向:
 
1.注重利用批注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意。
2.课后引导学生修改作文,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上一篇:部编七下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第1课时    下一篇: 部编七下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导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