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猫课件8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图片欣赏图片欣赏图片欣赏:图片欣赏:图片欣赏:欣赏猫的图片。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激情导入猫郑振铎17课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4、 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和方法;5、学习本文的写作,着重揣摩动物描写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文字。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他深受“五四”精神影响,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1958年10月17日他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翌日因飞机失事遇难殉职。他的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军侵占上海租界。身在上海的郑振铎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课,郑先生热泪盈眶地说:“大家都知道了,今天是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的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直到日军的车队开进校园,郑先生才宣布:“下课。”下课时,郑先生挺直了身体,作立正的姿势,全体学生全部起立,许久默默无言,只有几个女生在低声啜泣……爱国的烈焰燃烧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郑先生最后一课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热情、报国之志教育了千百个后来者。郑振铎的最后一课读准字音污wū涩sè怂sǒng恿yǒng一缕lǚ蜷quán伏怅chàng然诅zǔ骂红绫líng惩chéng戒jiè畏wèi罪潜qián逃虐nüè待屋wū脊jǐ叮dīng嘱zhǔ忧yōu郁yù凝níng望wàng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2、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要求:快速浏览课文,回答问题。这几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都一样吗?请在文中做标记。充分利用获取的信息,为文中的猫设计一张名片并展示。(形式可以灵活多样)1.朗读课文,标记描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完成下表。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标记描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完成下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领全文,点明“我”家养猫的结局

 

猫课件8
上一篇:猫课件6    下一篇: 猫课件9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