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12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外出旅游,照相机是我们常用的工具,它能记录我们沿途所见的美丽风光,在照相机构造中有一个关键的成像光学元件,它相当于一个()A、反光镜 B、凹面镜 C、平面镜 D、凸透镜2.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控的C.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D.投影仪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C.摄像头发光照亮了二维码D.平行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5.如图是小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情景示意图,蜡烛位于距透镜1.5倍焦距处,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工作原理与此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元件是()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潜望镜6.如图6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图6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7.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12cm处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A.10cm10cmC.6cm20cm8.凸透镜能成实像,若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A.光屏上不能成像 B.能成像,像的大小是原来的C.光屏上仍成完整的像,像比原来暗 D.要把光屏向前或向后移动到恰当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9.如图7所示,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图7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对光起发散作用B.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D.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题号12345678910总分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11.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镜,对太阳光有作用,容易引发火灾。12.如图8所示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选填“近视”或“远视”)眼;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cm。图8图913.如图9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cm,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14.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于(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10所示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选填“A区”或“B区”)看远处的同学,再也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图10图1115.如图11所示是人眼球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①照相机、②放大镜、③投影仪、④潜望镜中,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人眼球的成像原理一样?(选填序号)。16.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附近成实像。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得较大,是为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12
上一篇: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8    下一篇: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1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