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上册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7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测定密度的方法,初步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3.通过“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的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最后得出结论,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教学设施天平、量筒、小烧杯、小石块、盐水、细线、课件,多媒体等。教学方法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地质勘探、科学考察需要对采集的各种矿石样品进行密度的测量,工农业生产中经常也需要对产品、种子等进行密度的测量。应该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密度的测量有哪些常见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一)测量固体(如小石块)的密度1.教师讲解测密度原理提问:依据什么测量密度?(提示:如何测速度?)要求出物体的密度,就必须测量出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并记录,再利用公式:ρ=m/V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要测量质量和体积就必须要相应的工具,同学们知道用什么工具测量质量和体积吗?学生思考回答并引出量筒的使用:2.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①教师展示量筒实物:教学生认识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②量筒的读数方法: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垂直,与液面相平。如果量筒中液面是凹形的,与凹液面底相平,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液面顶相平。(课件展示)教师提问:如果物体比较小,能够放入量筒中,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教师演示)学生思考后回答:先测出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水和完全浸没于水中的固体的总体积V2,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V=V2-V1。说明测量时记录那些数据,并展示记录数据的表格。课件展示测量石块的密度方案,学生判断:思考要先测石块的质量呢,还是先测石块的体积?(分析误差)(二)测量液体(如盐水)的密度1.教师提问:怎样测量液体(盐水)的密度?课件直接展示原理,分析如何测量质量和体积。展示测量密度的方案,请同学说说那个方案好?①首先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再将全部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则盐水的密度ρ=(m2-m1)/V②首先在量筒中装入一定盐水,读出体积V,然后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再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则盐水的密度ρ=(m2-m1)/V③首先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再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最后再用天平测出烧杯中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2,则盐水的密度ρ=(m1-m2)/V。教师提问:那一种方案最好?分析每种方案的误差。并请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别的方案。针对该方案思考需要记录的数据,自己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测量盐水的密度时所用的数据及所得的结果。烧杯与盐水的质量m1/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烧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m2/g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盐水的密度ρ/(kg/cm3)进行试验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测量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教师巡回指导。数据收集展示学生交流经验课堂小结学生反思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四、知识应用(课件展示)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课题:6.3测量物质的密度一、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原理:据密度公式:ρ=m/V三、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2个)石块,细线,水,盐水。测固体的体积——排水法四、实验方案及误差分析:七、知识拓展教师提问:1、如何测量不规则的塑料的密度呢,例如测量泡沫塑料的密度?(其密度比水小)2、如何测量不规则木块(吸水)的密度?3、若没有量筒,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课下思考,下一节课处理。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7
上一篇: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5    下一篇: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9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