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三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思维激发学习目标1、会读、会写生字词及词语意思。2、了解新闻的特点,进一步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3、把握新闻的内容、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4、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回顾历史,勿忘国耻,增加青少年对民族、国家、人类的责任感。国殇(shāng)铭(míng)记初衷(zhōng)杀戮(lù)篡(cuàn)改惨绝人寰(huán)抵赖(lài)妄(wàng)图呓(yì)语彰(zhāng)显缅(miǎn)怀振聋发聩(?kuì)磅(páng)礴(bó)遁(dùn?)行生字词悼(dào?)念矢(shǐ)志沧cāng(沧海桑田)惨cǎn(惨案)苍cāng(苍老)掺chān(掺杂)翼yì(羽翼)冀jì(希冀)形近字1、国殇: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泛指死难的军阀。2、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极点。3、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4、呓语:梦话。5、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化很大。6、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7、遁行:隐藏形体。重点词汇:思维导引背景材料南京大屠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1、通读短文,划分层次。2、“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典,祀我国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第三段中的“大规模篡改”、“阻止”等词语写出了什么?思维碰撞1、通读原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一段):交代了背景,引出评论的话题,概述第四个公祭日悼念死难同胞的情形,指出中国人民是永远牢记历史、维护和平与正义的。第二部分(第二—四段):概述世界各地的正义人士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活动,揭露和批判日本右翼妄图辱没真相的丑恶行径,指出正义力量的强大,历史是不容忘记的。第三部分(第五、六段):总结、号召,强调我们会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以捍卫世界的和平。2、“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典,祀我国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中的语句引出了评论的话题,开篇显示出一种庄重气氛,吸引读者的关注。3、“《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近日发表”“80周年”在时间上构成对比,表明时间已过80年,但全世界的正义人士依然对历史记忆深刻。4、第三段中的“大规模篡改”、“阻止”等词语写出了什么?答:这些词语表现出日本右翼分子的嚣张和虚伪,其行为令人警惕。这篇评论由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写起,概述了世界各地正义人士组织的纪念活动,告诉人们历史是不容忘记的;也批判了日本右翼势力妄图纂改历史的丑恶行径。以南京由“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沧桑巨变,鼓舞、召唤人们铭记历史、捍卫和平、开创未来。思维提升思维迁移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三
上一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六    下一篇: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二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