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三峡同步练习二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三峡1.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不以疾也。皆以美于徐公。B.其间千二百里。安陵君其许寡人也。C.至于夏水襄陵。贤于材人远矣。D.春冬之时。辍耕之垄上。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写三峡的山的特征,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布局自然。B.文章第三段以“春冬之时”领起,时易则景异,先扬后抑,动静相生,摇曳多姿。C.文章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如“清荣峻茂”,以极为凝练的语言状写了四种各具特色的景物。D.文章采用了对偶句式,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等。4.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错误的一个分别是(4分)()A.素湍(chuǎn)绿潭B.不见曦(xī)月C.夏水襄(xiāng)陵D.重岩叠嶂(zhàng)()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阙襄6.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3分)(1)略无阙处略无:阙:(2)自非亭午夜分自:亭午:(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襄:沿:溯:(4)虽乘奔御风虽:奔:(5)素湍绿潭素:湍:(6)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7)良多趣味(8)林寒涧肃(9)属引凄异(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翻译下列语句。(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8.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9.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10.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11.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12.写山高的句子是:13.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14.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15.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重点语句翻译1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7.回清倒影18.绝巘多生怪柏19.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2.课文内容理解23.本文写春冬之景,用()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24.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25.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译文:26.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天高地厚华夏情。27.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28.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

 

三峡同步练习二
上一篇:三峡习题5    下一篇: 三峡练习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