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中考题)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中考题)(一)阅读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11—14题。(8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孟子》两章)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B.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C.必先苦其心志(动词,使……受苦)D.孙叔敖举于海(由于)1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文:13.文中划线句子能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2分)答:14.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答:答案:(一〉阅读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11—14题。(8分)11.D评分说明:(2分)(D項中“于”是“从“的意思。)12.(—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评分说明:(2分)译对重点字词“征”、“发”得1分,整个句子翻译完整流畅得1分。13.不能删除;①因为这句话前面的内容都是从造就人才的角度进行论述的,而这句话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论述的,这样由个人到国家,能使论述更全面、更严密。②这句话前面的内容是正面论证,而划线句是反面论证,如果删去,就不能够全面充分的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评分说明:(2分)答出“不能删除”的观点得0.5分;理由答出其中一点即给1分,两点都答出得1.5分。14.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生活在“順境”中的我们要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磨炼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韧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只有这样,当危难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死于安乐”。(2分〉评分说明:(2分)观点正确得1分;能结合自身实实际论述,完整严密得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中考题)
上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练习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练习题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