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练习题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孟子》三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米粟() 傅说() 公孙衍() 百里奚()往之女家() 妾妇之道() 法家拂士() 畎亩之中()富贵不能淫() 丈夫之冠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兵革非不坚利也 (2)委而去之 (3)寡助之至 (4)以天下之所顺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6)无违夫子 (7)居天下之广居 (8)舜发于畎亩之中 (9)管夷吾举于士 (10)必先苦其心志 (11)空乏其身 (12)行拂乱其所为 (13)而后作 (14)征于色 (15)而后喻 3.下列选项中的“兵”与“兵革非不坚利也”中的“兵”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兵临城下 B.纸上谈兵C.短兵相接 D.按兵不动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用课文原句填空。(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阐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一)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问题。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开头至“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部分已经论证了中心论点,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部分?后面的部分是不是多余之笔?7.应该怎样看待孟子的“人和”主张?(二)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8.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9.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三)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10.孟子的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本文第1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11.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选自《战国策·齐策》)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七里之郭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4)使者不说 1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2分)岁亦无恙耶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苟无民,何以有君?15.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甲、乙两文都阐释了的治国理念,但语言风格不同。甲文多运用句和双重否定句式,语言气势磅礴;乙文则多运用句,语气坚定,不容置辩。(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题目。《富贵不能淫》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贫贱不能移 (2)此之谓大丈夫 (3)见闻者无不流涕 (4)俄有使使止之 1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19.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①后患。驱天下以从②欲,罄③万物而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④……遂以四海之尊,殒⑤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①虞:考虑,防范。②从:同“纵”。③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④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⑤殒:死亡。20.甲文选自《孟子》。孟子,名,时期思想家。(2分)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管夷吾举于士 (2)法家拂士 (3)敌国外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练习题
上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中考题)    下一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练习题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