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第25课《春望》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春望一、教材分析:本首诗歌选自八上语文第六单元的第二首。写作年代为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前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处处呈现出沦陷后的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语文课程标准关于7-9年级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能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因此,针对《春望》这篇诗歌型的文学作品,侧重让学生从诵读和探究中体悟文章的思想情感。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读懂诗歌大意,但由于缺乏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加之学生处于和平安乐的年代,对于杜甫当时国破山河的离别亡国之悲,忧国忧民的情怀可能难以体会。学生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也接触过类似的爱国诗歌,但对于诗歌中情境交融手法的掌握还不够娴熟,对于赏析诗歌能力还有待加强。所以学生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多种形式诵读诗歌,体会杜甫诗歌中沉郁顿挫的情味。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过程与方法:1、运用齐读、默读、品读,在反复诵读中细加品味诗歌的韵律特点和动人情味。2、查找作者背景资料,运用电脑word圈点批注,从意象选择、遣词造句入手赏析诗句,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领会作者感时伤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体会杜甫诗歌陈宇顿挫的艺术风格。教学重点:运用圈点批注法赏析诗歌,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教学难点:联系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赏析诗歌,重视“知人论世”方法的运用。四、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导入:(3分钟)教学内容:学生小组代表利用多媒体向班级学生播放杜甫的视频片断,回顾之前学习的杜甫的诗歌,最后介绍本篇诗歌的写作背景,完成课前活动导入。教师活动:板书课题,导入到本课的学习。学生活动:学生小组播放相关视频和PPT,其余学生观看视频片段,了解作者。【设计意图】:由学生播放视频导入本课的学习,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通过了解作者,为整体感知课文铺平道路。(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与情感(5分钟)教学内容: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学生自由练读后展示读,从读中感受诗情。老师活动:教师利用PPT讲解朗读方法,提醒同学:朗读时读准字音,且注意五言律诗的节奏,读出感情,符合诗意和主题。师生一起明确朗读要领,再找学生朗读。学生活动:1、听读古诗,标准字音后齐读古诗。2、学习五言律诗的朗读节奏后齐读古诗。3、明确古诗的情感基调后齐读古诗。4、展示朗读。【设计意图】:反复诵读古诗有利于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初步把握诗歌沉郁、忧伤的基调,感知诗歌寄寓的情感。(三)、细读:描绘画面,交流感受(10分)教学内容:描绘诗歌画面,疏通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作者感时伤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老师活动:指导学生描绘诗歌画面,对学生语言进行点评。学生活动:默读诗歌,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大声诵读诗歌。【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调动自我主观能动性,疏通文意,找出文中的意象与表达作者心情的关键词。教师此时补充借助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感时伤别、忧国思家的思想情感。(四)研读合作研读品读诗情(15)教学内容:运用圈点批准,赏析诗歌语言,学习诗歌写作手法。教师活动:利用微课讲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勾连经典的体现借景抒情诗句,指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情感。学生活动:运用圈点批注法,从遣词造句、诗歌意象、写作手法入手,赏析诗歌的语言,赏析之后大声诵读诗歌,体会作者沉郁忧伤的情感。批注示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第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感伤国事,面对繁花,不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听到鸟鸣,反而感到惊心。第二种是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感伤国事,花儿也不禁落泪,亲人离散,鸟儿也会惊心。【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教学重点,学生自主批注,自己再进行赏析,会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阅读体会。从中可以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更好的领会诗歌寄寓的情感。(五)拓展迁移(5分钟)《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教学内容:和本篇诗歌进行对比阅读,想象一下两首诗中的诗人形象有何不同。比较两首诗歌的情感,感受作者的胸怀。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赏析古诗,让学生更好的把握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学生活动:理解诗歌内容,大声诵读诗歌,体会作者杜甫的爱国情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扩展视野,通过比较阅读,欣赏杜甫同一时期的经典诗作,并学习对比阅读古诗的方法。(六)、课堂检测:(2分钟)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下一句是:B、用花鸟来写诗人心绪的诗句是:A、你还学过哪些忧国忧民手法的诗句?五、

 

第25课《春望》教学设计
上一篇: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下一篇: 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