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课件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空白演示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丑奴儿》。2、了解词的大意,引导学生体会词意及感情。?3、感悟作者忧愁、彷徨的思想感情。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有“词中之龙”的美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作者简介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博山寺,又名能仁寺。位于江西省广丰县洋口镇博山村,广丰县城西去15公里。始建于唐同光年间(923年—925年),明隆庆间毁于火,万历间重建,天启元年(1621)建成大殿、藏经阁、法堂、禅堂等12栋24厅,铸成大铜佛、铜香炉、铜钟多件,最著名的是11口铜钟,据说用了3万6千斤赤宝铜。自明始,博山寺一直是江南名刹,晚明时曾誉为“天下第二丛林”,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晚年闲居时,在博山建“稼轩书舍”,读书于此,吟咏颇多,写词十多阕。博山寺侧有辛弃疾读书处,今存遗址。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写作背景解题“丑奴儿”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词的题目。朗读诗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qiǎnghuán疏通诗意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高楼竭力,极力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为写一首新词,极力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想说却最终没有说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有说。想说却最终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尝够、深深懂得全文围绕那个字来写的呢?“愁”是连结起整首词上下两片的关键词语。精读探究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强”字分析)(闲愁)上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上片写少年登高远望,气壮如山,不知愁为何物。“而今”一词,反映出了什么?“而今”二字,不仅显示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有什么作用?两个“爱上层楼”各有什么作用?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少年“识尽”了什么?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有什么作用?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词中“欲说还休”实际上是统治者不许他发表救国的言论。由于他是个北方归正军民,处处受到猜忌,所以连话也不敢明讲。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作者为什么会“欲说还休”?词尾以“却道天凉好个秋!”结尾,作者不言愁苦反言天气,有什么作用?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理解“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些多而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

 

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课件
上一篇:课外古诗词诵读 行香子·树绕村庄课件    下一篇: 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