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生物 > 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21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输血与血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2.例举ABO血型的类型.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教学重点: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教学难点: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讲解法学习法:引导法,合作法,探究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输血关系表图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师: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份报道,某地发生一起车祸,多人受伤,其中两人由于失血过多,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思考,为什么失血过多人会死亡,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教学过程:师: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输血?一个人体内的血量占体重的多少?你计算自己体内的血量?生:从血量来看,一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约占体重的7%-8%,如一个50公斤体重的成人总血量约有4000毫升。师: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血量的多少,生命就会发生危险?生: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会危及生命。师: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800mL-1000mL,人就会出现什么症状?生: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800mL-1000mL,就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出冷汗等症状。师:你知道是谁在什么时间发现的血型吗?生:认真阅读有关资料,然后回答问题的答案血型是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的,他通过做再次实验提出了人类的血型有四种类型:A型、B型、AB型、O型。师:为什么有些人的血浆和有些人的血细胞结合时发生凝集?又是为什么有些人的血浆和有些人的血细胞结合时发生不凝集?人输血的原则是什么?生: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阅读书上资料后回答自己的看法。。师:在频幕展示红细胞的凝集现象,并同时说明凝集的原因。师:那,你们看一下,输血关系表,输血时应以什么原则?(播放数学关系表)。师:输血关系列表归纳下来,大家观察看有什么规律?生: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若少量输异型血需进行凝血实验。师:输血有什么意义?输血对人体有没有危害?生:通过输血可以讲究别人的生命,一次输血量400毫升的话,那就丧失的血浆和血细胞可以短期间内得到补充,达到正常值。师:(播放输血车的图片和自愿献血公民的图片激发学生自愿献血意识)你怎样评价无偿献血?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倡无偿献血制度?生:我国从1998年起施行无偿献血制度,内容是在我国从18岁到55岁的健康公民可以自愿献血,从血量来看,一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约占体重的8%,如一个50公斤体重的成人总血量约有4000毫升。一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只占全身总血量的1/10——1/20,一次失血两只能200-300毫升对人体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可以好好休息。好好补充营养就几天内补充血量。总结:1.血量和输血血量:占体重7~8%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会危及生命;800~1000毫升出现不适等症状;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输血:同型输血2.血型的发现ABO血型:A型,B型,AB型,O型板书设计:第四节输血与血型1.血量和输血血量:占体重7~8%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会危及生命;800~1000毫升出现不适等症状;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输血:同型输血2.血型的发现:ABO血型:A型,B型,AB型,O型作业:能力培养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参与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科学史以及献血有关内容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特别是献血方面的有关报道和学生的讨论,增强了学生珍爱生命,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初步树立了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感到有待改进的是,学生对模拟实验认识不够充分,个别同学尝试用模拟血清鉴定自己的血型,有一定危险性。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21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18    下一篇: 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