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生物 > 七年级下册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学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什么是酸雨、酸雨的形成及酸雨的危害;2.学习在实验室条件下怎样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3.形成比较牢固的环境保护意识并知道应该怎样做。【学习重、难点】重点:酸雨和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难点:探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怎样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什么是酸雨?。2.酸雨的pH:雨水是否具有较强的酸性,可以用来表示。温度下,其范围在之间,pH等于的溶液呈中性,pH小于的溶液呈性。正常雨水的pH约为,酸雨的pH则小于。3.酸雨的形成:酸雨主要是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而形成的,此外,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4.酸雨对生物有极大危害,被称为“”。5.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减少、等燃料中的排放,并做好和这些污染物的工作。二、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6.阅读课本小组合作探究“模拟酸雨对种子发芽的影响”。(1)提出的问题是?(2)作出的假设是。(3)制定计划:①材料用具。②用和配置实验用的模拟酸雨,把PH控制在。(4)实施计划①配置模拟酸雨。②取A、B两个烧杯。A杯中放入若干粒小麦种子,用模拟酸雨浸泡;B杯中放入若干粒小麦种子,用清水浸泡。然后均放在30℃下浸泡一天。③取A、B两个培养皿在底部铺上两层纱布,分别放上用清水和模拟酸雨浸泡过的种子,放在温度为15℃培养箱中发芽。④过几天后,统计发芽率。(5)预测实验结果:。(6)结论:。思考:1.此实验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2.只做一组实验,实验的结果可靠吗?三、系统总结:7.酸雨:具有较强的雨水,其pH小于。8.形成酸雨的原因:是因其向大气排放性物质,如:燃烧含量高的煤,及各种机动车排放的。9.酸雨的危害:对土壤的危害;对河流、湖泊的危害;对植物的危害。10.控制酸雨的措施:。四、生活链接11.阅读《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体验环境污染造成的恶果。五、反馈检测12.形成酸雨的根本原因是()A.臭氧层的破坏B.噪声污染C.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D.工厂大量使用煤、石油作为能源13.酸雨的危害表现在()A.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B.使农作物枯萎,甚至死亡C.使土壤、河流、湖泊酸化D.以上三项都是14.酸雨是指pH为多少的大气降水?()A.>5.6B.>7C.<5.6D.<715.我国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A.农田大量烧秸秆B.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D.不注意废旧电池的回收16.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是()A.酸雨B.臭氧层破坏C.温室效应D.沙尘暴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1.具有较强酸性的雨水2.酸碱度(pH)25℃0~14775.65.63.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4.“空中死神”5.净化装置煤、石油污染物回收利用二、合作探究6.(1)酸雨能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吗(答案不一,合理即可)(2)酸雨能影响种子的发芽率(答案不一,合理即可)(3)①食醋水小麦种子培养皿烧杯培养箱②食醋水4(4)略(5)食醋配制酸雨发芽低(答案不一,合理即可)(6)酸雨对种子的发芽率有影响三、系统总结7.酸性5.68.酸硫尾气9.使土壤养分发生变化,使植物不能吸收;使河流、湖泊酸化,危害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及发育同时也危害人的健康;危害植物的叶和芽造成植物死亡。10.安装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工作。四、生活链接11.略五、反馈检测12.D13.D14.C15.B16.A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学案
上一篇: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15    下一篇: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学案2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