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生物 > 八年级下册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课件22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三章了解自己,评价健康他健康吗?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清华大学一位大学生在校内各项体查中均正常,但他在游览北京动物园时,却用浓硫酸泼在了黑熊身上来做实验,从而引发了全市乃至全国人们的关注,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位大学生健康吗?1、有人说:“没病没灾、体育成绩都达标就是健康”。你同意他的观点吗?2、你根据什么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健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议一议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一)知识目标1.学习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健康问题。2.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二)能力目标1.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2.培养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正确对待各种不良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思想。2.了解人人都可能有情绪问题,从而建立对他人的理解和关心,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及尊重他人和他人的隐私。我健康吗?请您为自己的健康打分!1、哪些题目是评价身体健康的?哪些题目是评价心理健康的?哪些题目是评价社会适应状态的?2、为什么要从这三方面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议一议评价身体健康的有:2、5、7、9、13、14、16、21、23评价心理健康的有:1、3、4、6、7、17、18、20、24、25评价社会适应的有:1、3、8、10、11、12、15、19、22问题分类的参考: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是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良好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3.社会适应能力:即每个人的能力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健康的个体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健康的三个层次:1.躯体健康:指躯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2.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有调查表明,在机场从事调度的工作人员,患心脏病的比例高于其他人。又如,美国的硅谷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但是工作竞争压力也非常大,经常有裁员的事情发生。在裁员期间,雇员的猝死率高于其他时期;失业者的血压也升高,在获得新工作后,血压又下降。想一想: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吗?读一读小红做了好事,但老师不知道,反而错怪了小红,她心中很委屈。上课的时候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造成成绩急剧下降。你作为她的好朋友,能不能帮她出出主意,调节一下她的情绪呢?请你帮个忙心情不妙觅良方知识运用:调节情绪的方法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散步、看书1、转移注意力:2、渲泄烦恼:倾诉打沙袋大哭一场写日记、向朋友诉说、摔枕头、大哭一场3、自我安慰:找理由安慰自己、“我能行”……(1)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在对待考试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2)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般与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的关系处理得比较融洽,而很少发生冲突。?(3)自我认知与现实感。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恰当。?(4)个性发展的良好性。如情绪控制能力强、善良、自律等。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选择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日常生活安排、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一、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二、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健康的含义,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而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一些慢性、分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也常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加快这些疾病的产生!学生生活方式不科学会影响健康什么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呢?例如:有的青少年经常不吃早餐,偏爱吃油炸食物;有的青少年染上吸烟、饮酒的不良嗜好;有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矫治……据说,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支香烟里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老鼠,20支香烟中的尼古丁能毒死一头牛。一个成年人如果每天吸20~25支香烟,就吸入50~70毫克尼古丁。这些尼古丁本可以致人于死地,只是由于它们是被人体间歇式吸入,加之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课件22
上一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课件21    下一篇: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课件2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