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12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和盛况,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分组讨论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4、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与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5、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面对这么多的说法,我们该取哪一种观点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板书课题)二、新课探究1.郑和下西洋师:介绍郑和(1371-1435):郑和,本姓马,小名三保,云南人,回族。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曾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使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由于他在朱棣夺取皇位的斗争中多次立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他被赐名郑和。人称三宝太监,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曾率船队七下西洋。材料: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师:看图并结合教材P70注释①说出西洋是指什么地方?生: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师:思考郑和的船队会遇到哪些困难?生1: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生2:缺少淡水、食物等物资。生3: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师:既然有这么多困难,郑和为什么能够下西洋?生1:明朝国家强盛统一,政治清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生2:明朝造船业发达,为航海创造了条件。生3:指南针及航海图的利用,为航海创造了条件。生4: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人能力。生5:统治者的支持。师:点评学生的讲述。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写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次数、出发地点、到达地点。生:目的:宣扬国威和换西洋奇珍。起止时间:1405—1433年。次数:先后七次。主要人物:明成祖、郑和。出发地点:刘家港。到达地区: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材料: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师:详细介绍郑和下西洋出发地点、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及详细路线。材料:郑和下西洋的宝船郑和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其甲板面积大约相当于4个篮球场的面积,或一个标准足球场。师:郑和每到一处,赠送礼物,表达友好平等交易,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有哪些?生讨论:郑和的远航,连接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郑和的远航,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贡献。师:我们要学习郑和航海中的什么精神呢?郑和精神是什么呢?生: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开放交流、勇于开拓、和平宽容、自强不息、睦邻友好、献身祖国。2.戚继光抗倭师:阅读教材P72,回答什么叫倭寇?生:从元末明初开始,一些人在国内失意的日本武士、商人中纠集一批无赖,聚在海上进行武装走私和海盗抢劫,被称为“倭寇”。师:那什么叫倭患?生:倭寇与中国一些走私商人和不法豪绅狼狈为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长期侵扰我国沿海被称为“倭患”。介绍戚继光像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师生互动:戚继光斗争经过:戚继光在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严格训练组建“戚家军”。在广东、福建和俞大猷配合,荡平倭寇。师: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生:讨论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师总结: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师: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生: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师:讲述关于妈祖阁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回答葡萄牙是如何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生: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三、课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12
上一篇: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11    下一篇: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表格式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