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19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以及《相关史事》等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概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原因和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郑和船队图画)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更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面对这么多的说法,我们该取哪一种观点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明朝的对外关系》。新课探究一、郑和下西洋1.教师:郑和是谁?西洋指什么地方?学生:郑和,原姓马,小名三宝,回族,云南人。12岁入燕王府为宦者,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赐姓郑,升为内宫太监,世称“三宝太监”。明代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2.教师: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什么?学生: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教师:(出示材料)材料一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城,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材料二如图。学生:(阅读两则材料,加深对郑和下西洋目的的认识,即寻找明惠帝,以及炫耀国力)3.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制作表格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概况。(1)学生:(制作郑和下西洋的概况表)起止时间1405-1433年次数7次出发地刘家港满载的物品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漆器、金银货币到达的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特点时间早、次数多、时间长、规模大,到达范围广、设备先进、影响深远意义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2)教师:(展示郑和下西洋同哥伦布、达·伽马航海比较表)请同学们通过此表,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特点。人物郑和哥伦布达·伽马地区西洋美洲印度航海情况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1497-1498年次数7次4次1次人数27800人1500人60人船数大船62艘(连小船共计200多艘)17艘4艘(一说3艘)船只大小大船长151.8米,宽61.6米船长24.5米,宽6米长34米,宽8米到达范围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达美洲到达印度设备航海图、罗盘针罗盘针罗盘针学生:(通过比较回答)时间最早,次数、人数、船只最多,海船最大,范围最广。(3)教师: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刺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材料三如下表。郑和下西洋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船数多每次出海大小船只有200多艘人数多每次出海2.7万-2.8万多人设备先进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远航次数多前后7次到达范围广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间早1405-1433年,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学生:由材料一可得出: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交流和友好发展。由材料二可得出: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南洋的开发。由材料三可得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4.教师:讨论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危险。学生: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海上迷路的可能;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教师:面对困难,郑和没有退缩,说明郑和具有什么品质?学生:百折不挠、勇于开拓、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教师:分析郑和成功远航的原因(或条件)。(1)根本原因是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2)技术原因是造船技术和航海水平高超;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等。(3)郑和的个人因素:郑和具备丰富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教师:郑和下西洋选择冬季出行、夏季返回的原因是为了突出历史与地理知识的交叉,北印度洋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冬天是东北季风,带动海水向西滚,夏天是西南季风,带动海水向东流,这样无论船队去还是回都是顺流行驶。5.教师:请大家正确评价郑和下西洋。学生:郑和下西洋,促

 

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19
上一篇: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表格式教案    下一篇: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1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