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无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史料的阅读、理解,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背景、经过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的勇气、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教学过程视频导入新课学习第一幕雄阔波澜巡万里,和平友好睦千邦郑和下西洋/认识西洋的位置及下西洋的线路。感受和平(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填表)郑和下西洋的概况目的时间次数规模船载物品及用途航行路线及到达地点见证和平(合作学习)///马六甲郑和文化馆马来西亚三宝井印尼三宝庙///明梁庄王墓出土的金锭及外国宝石所做饰品苏禄王墓读图,小组讨论,说说它们所表达的信息。认识和平(合作学习)材料一: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航海家郑和哥伦布达·加马到达地点下“西洋”,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到达美洲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1497—1498年次数7次4次1次船数共百余艘17艘4艘船只大小大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120吨、100吨、50吨材料二:1492年底,哥伦布在海地北部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西班牙殖民者以海地为基地,进而征服牙买加、古巴和整个西印度群岛,他们“象穷凶极恶的豺狼闯进驯服的羔羊中”那样,对印第安人“滥施暴行、肆意屠杀”。到16世纪40年代,海地岛上6多万印第安人仅剩下500人,而牙买加、古巴等地的几十万印第安人已被斩尽杀绝。读材料,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你对和平的理解是?品味和平(探究学习)资料一:1409年3月,由郑和带给“四方海外诸番王及头目”的明成祖的敕书: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凡覆载之内,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处,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业,不至失所。今特遣郑和赍敕,普谕朕意:尔等祗顺天道,恪遵朕言,循礼安分,毋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若有摅诚来朝,咸锡皆赏。故此敕谕,悉使闻知。资料二:/《郑和航海图》资料三:/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的郑和船队结合材料,探究促成郑和下西洋壮举完成的因素。第二幕不愿封侯儒老虎,鸳鸯阵里贼倭惊戚继光抗倭结合教材,说出倭寇、倭患分别指的是什么?《倭寇图卷》(局部)及明代倭寇侵扰图,说说倭患的危害。/维护和平维和之星——戚继光人物扫描戚继光(1528-11-12-1588-01-05),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父死,袭官登州卫指挥佥事,升任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御倭兵事。1555年调浙江,任参将,积极抗御倭寇。他鉴于卫所军有不习战阵的弱点,恳请获准后亲赴“俗称慓悍”的义乌招摹农民和矿工,组织训练一支3000多人的新军。他治军有方,教育将士要杀贼保民,严格军事训练,“教以击刺法,长短兵选用”(《明史》卷212《戚继光传》),排演自己创制的鸳鸯阵。由于新军将士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在剿倭战争中,戚继光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严格要求士兵,不准扰害百姓,做到兵民相体;在战略战术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重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防御重积极主动而不是机械地死守,在防御中伺机反攻。戚继光诗作:《凯歌》: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少保年谱耆》《韬钤深处》: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说说你心中的戚继光是一个怎样的人。维和经过:谈谈你对戚继光抗倭的认识。领悟和平——问题分析(探究学习)怎样看待明朝外交史上的和平与冲突?课堂小结(说说你的收获):郑和和平之旅新说(课后探究思考)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无答案)
上一篇: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    下一篇: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及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