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8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春节习俗(1)忙年1.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八节是春节的前奏。“老婆老婆你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2·二十三,小年灶王:受一家烟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祭祀灶神的食品:鸡犬猪羊,瓜果枣豆,糖瓜。·好事传上天,坏事丢一边。·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歹,五谷杂粮全带来。·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说好来少说歹,马尾巴上带个胖小子来。3·二十四,扫房子。4·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豆腐,谐音“兜福”,闽南话豆干谐音“大官”。5·二十七洗疚疾有钱无钱,剃头过年。6·二十八,贴花花花花:春联,门神,年画,窗花剪纸等。门神: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敬德。7·二十九,做黄酒压岁钱(3)新年庆贺与拜年1·爆竹迎年2·拜祭祖先3·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4·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5·送穷鬼与祭财神(4)正月初七“人生日” 1·七菜羹 芹菜,蒜,葱,芫荽,韭菜,鱼:勤快,会计算,聪明,有人缘,长久幸福,富足有余 2·人日登高 (5)闹元宵(灯节) 元宵:食品(汤圆,团圆);节日。 清明节的来历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二·清明习俗1·扫墓2·祭黄帝3·踏青4·荡秋千5·放风筝6·蹴鞠7·插柳端午的鸭蛋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中秋节风俗:吃月饼,赏月。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团圆,思乡七夕节的简介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七夕的习俗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南瓜藤下听声(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吃巧巧饭剪纸彩绣为牛庆生 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还了解了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只是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方面东西,如脸谱、跳绳、皮影等,我们应该传承下去,你了解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收获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失去了节日的民族如同失去了图腾的流浪者。仅仅将传统节日法定化还不够,还要恢复节日的风俗和内涵,这需要全社会对节日的反思和重建。——于坚《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谢谢大家再见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8
上一篇: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26    下一篇: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九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