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一.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二.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三.目的:挽救民族危亡(首要目的),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资产阶级统治
四.过程:
1.序幕:公车上书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 (2)时间:1895年春;(3)内容:请求拒和、迁都、变法(4)作用: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发展:(1)建立学会(2)创办报刊:(《国闻报》1897年创刊于天津,严复主笔。《时务报》1896年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
3.高潮: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9月
(2)开始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政治上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经济上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教育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思想上 创办办刊,开放言论 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需求
军事上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有利于军事强大








(3)内容:
(4)结束标志:戊戌政变
4.结果:失败,(1)戊戌政变 (2)戊戌六君子 
五.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其他原因: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袁世凯的出卖
六.性质:一场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变制度的尝试
七.作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九.地位:(1)是中国政治进代化的开端(第一次伟大尝试)(2)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的放潮流。
十.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上一篇: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知识点    下一篇: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知识点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