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预防犯罪同步练习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预防犯罪一、单选题1.________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判处什么样的刑罚。()A.民法 B.治安管理处罚条例C.宪法 D.刑法2.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①严重社会危害性②严重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性④应受刑罚处罚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区别的最本质特征是()A.触犯了刑法B.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应当受到刑罚处罚D.应当受法律的制裁4.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行为的是()A.王某在电影院喧哗、吵闹B.赵某从超市偷了一支笔C.李某捡到别人物品不予归还D.罗某殴打他人致死5.下图反映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6.小秦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画了下列思维导图,但是其中有一处错误,请你帮忙找出。()①B.②C.③D.④7.下列刑罚属于主刑的是()①有期徒刑、无期徒刑②死刑③罚金、没收财产④管制、拘役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8.2019年2月1日,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乐清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进行宣判,以抢劫罪、强奸罪、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钟元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死刑属于主刑②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属于附加刑③被判处死刑是因为多次触犯刑法④被判处死刑是因为其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9.某省高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依法判处某高官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说明()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③死刑与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属于主刑④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与没收个人财产属于附加刑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0.八(2)班同学们围绕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津津:违法就是犯罪,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B.林林:违法和犯罪都触犯了法律,都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瑞瑞: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触犯了刑法,具有刑事违法性D.丁丁: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11.下列漫画反映一些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轨迹,告诉我们()①不良行为要及时改正,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②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③个人走上犯罪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④对任何事情都不能有好奇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据调查,现实生活中一些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大多是从吸一支烟、看一次淫秽录像、打一次架开始的。这告诉我们()A.一般违法犯罪行为必然走上犯罪B.未成年人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C.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诱惑D.要遵纪守法,防微杜渐,谨防走上违法犯罪之路13.青少年要想远离犯罪,在生活中就应该()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③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④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4.2018年10月25日,四川雅安的余某驾车在高速路逆行27公里。2019年1月25日,该案在石棉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余某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有期徒刑4年。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余某的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B.有期徒刑属于主刑C.余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人一旦违法,必将受刑罚处罚15.某大学两名学生因矛盾发生恶性校园欺凌伤人事件,致人伤残,最终受到刑罚处罚。之所以会受到刑罚处罚,是因为他们的行为()①违反了刑法②属于一般违法行为③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④没有在合适的场合实行欺凌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2018年12月27日下午,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国家安全部原副部长马建受贿、强迫交易、内幕交易案,对被告人马建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强迫交易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内幕交易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万元,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1)结合材料说明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材料中的处罚,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17.材料:某初级中学学生李某,读初一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上初二后,他更沉迷于网吧,花完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再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件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初三上学期,他在网上结交了一些网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义气”,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将对手刺成重伤,最后受到了刑罚处罚。(1)李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些行为属于犯罪?(2)请你说说犯罪具有哪些基本特征。(3)运用所学知识,从李某的角度谈谈他走上犯罪道路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15DABDDABBDDADA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预防犯罪同步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同步练习    下一篇: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练习八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