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练习八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下列有关这一条款对刑法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A.刑法是打击违法的唯一武器B.刑法惩治犯罪,维护公民合法权益C.刑法打击违法,维护公共安全D.考试作弊都要受到刑法制裁2.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 ()①什么行为是犯罪②什么行为是违法③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④对违法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处罚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③3.骆某在禁猎期使用禁用的方法,捕获中华蟾蜍209只。经人民法院审理,骆某的行为构成非法狩猎罪,被判处拘役四个月。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①骆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②骆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③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④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正在深入推进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了危害群众生产生活的黑恶势力,这些黑恶势力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应承担责任。 ()A.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B.触犯了刑法刑事C.严重社会危害性行政D.触犯了刑法民事5.学习了《预防犯罪》这一课时后,某中学八年级(2)班的同学们围绕“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讨论,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同学甲: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属于违法行为②同学乙: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③同学丙:违法就是犯罪,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接受法律制裁④同学丁: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触犯了刑法,即刑事违法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6.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A.有期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死刑C.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D.有期徒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7.某校学生开展了一次“了解罪与罚”的法治教育活动,下列案例或观点中与此次活动相符的是 ()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②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③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④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⑤刘某因把捡到的价值2万元的小提琴据为己有,被人民法院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且数额巨大,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王某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案例中提到了两种附加刑A.①②④ B.②③C.③④ D.③④⑤8.在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出示了下面一组资料,你推测老师教学的意图是 ()/A.违反法律,一定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B.面对冲突,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保护C.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D.遇到问题,要善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9.“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这句诗启示我们 ()A.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B.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C.一般违法和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D.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对社会具有危害性10.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中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启示未成年人应 ()①把握违法与犯罪的界限,做到小错不断,大错不犯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打击违法活动③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远离犯罪行为④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下面漫画给我们的警示是 ()//A.违反法律需要承担刑事责任B.面对冲突,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保护C.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犯罪,要防微杜渐D.遇到问题,要善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2.一个未成年人“旷课→抽烟→吸毒→抢劫→入狱”的历程启示我们 ()A.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B.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D.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二、非选择题13.小壮原来品学兼优,后来结识了社会上的“朋友”,慢慢地开始逃课、偷同学的零花钱。最近,他因偷手机被公安机关拘留。老师批评小壮:“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继续放纵会受到刑法制裁。”小壮却反驳说:“违法不等于犯罪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练习八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预防犯罪同步练习    下一篇: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课堂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