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复习资料及练习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朝代】南北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注释】①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②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③四时:四季。④歇:消散。⑤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⑥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⑦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⑧康乐:指南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⑨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补充注释】(1)答:回复。(2)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3)山川:山河。(4)之:的。(5)共谈:共同谈赏的。(6)青林:青葱的树林。(7)翠竹:翠绿的竹子。(8)俱:都。(9)乱:此起彼伏。(10)沉鳞竞跃: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竞跃,竞相跳跃。(11)实:确实,的确。(12)复:又。(13)奇:指山水之奇异。【译文】山川景色的秀美,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溪流可以看见溪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天堂。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象了。【练习】1.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两岸石壁,五色():________________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竞跃:________________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1)四时俱备()(2)晓雾将歇()(3)夕日欲颓()(4)沉鳞竞跃:(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解释下列各组一词多义现象(1)欲: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中庭()4.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5.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7.翻译下列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3)实是欲界之仙都。【参考答案】1、交辉:交相辉映;歇:消散;沉鳞:水底的鱼;与:欣赏2、(1)四季(2)早晨(3)落下(4)争着跃出水面(5)再3、(1)将要;人间(2)欣赏;和;一起4、陶弘景,华阳隐居,书信5、(1)对偶(2)对偶、拟人6、A√B×C√D√7.这实在是人间天堂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3)这实在是人间天堂《答谢中书书》文学常识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重点字词五色交辉2、交辉:3、四时:俱:5、歇:6、夕日欲颓:7、沉鳞竞跃: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案:1、这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复习资料及练习
上一篇: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课件PPT    下一篇: 《与朱元思书》练习有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