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孟子三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13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2、了解孟子散文善于运用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来增强论证力量的特色。3、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义,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一个故事,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吧,说的是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还挺舒服:这个热水澡好哇!结果呢?——青蛙熟了!也就是说青蛙在开水里逃生,青蛙在温水里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古人的经典当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忧患的环境使人(和国家)生存,安乐的环境使人(和国家)灭亡。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舜发于畎亩之中()(2)胶鬲举于鱼盐之中()(3)行拂乱其所为()(4)孙叔敖举于海()(5)曾益其所不能()(6)法家拂士()2、常识介绍(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2、背景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发奋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就是再这样的背景之下写的。3、关于《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三、自主活动,指导诵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学生听录音引导学生在听朗诵时,用斜线划出节奏和停顿2、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找感觉,教师指导(1)明确诵读要求:a.读准字音;b.读出停顿;c.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2)学生齐读(3)老师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三个要求,自己评价同学们的朗读情况,纠正朗读中的错误3、请同学示范朗读,找要点,教师引导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再次让学生齐读全文四、自学检查,成果展示(一)通假字1、曾,通“增”,增加例句:曾益其所不能2、衡,通“横”,梗塞,不顺例句:衡于虑3、拂,通“弼”,辅佐例句:入则无法家拂士4、忍,通“韧”,坚韧例句:所以动心忍性(二)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苦:使、、、、、、痛苦例如:必先苦其心志劳:使、、、、、、劳累例如:劳其筋骨饿:使、、、、、、饥饿例如:饿其体肤,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例如:空乏其身忍:使、、、、、、坚韧例如:动心忍性乱:使、、、、、、受到阻扰例如:行拂乱其所为2、动词用作名词:入:在国内出:在国外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名词用作动词:过:犯错例如:人恒过4、古今异义。(1)然后之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然后:古义:这以后;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个动作、事情紧承上一个动作、事情(2)征于色。征,古义:表现;今义:走远路,征求。(3)而后喻。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说明,打比方。(4)行拂乱其所为。古义:违反,阻挠;今义:轻轻擦过,甩过。(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古义:用这些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五、合作探究,读通文意1、同桌合作,结合书下注释一人一句翻译课文,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2、组内讨论解疑。积累重点词句。教师出示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留——保留原有的专有名词换——将单音节实词替换为双音节词语调——倒换原句颠倒的语序补——添加出容易省略的主语、介词或宾语删——删除一些语气词3、检查翻译(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六、品读赏析(一)研讨第一节1、学生齐背诵第一节2、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1)、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位名人,这六个人有什么共同点?(2)、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请举一个现代人经过逆

 

孟子三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13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富贵不能淫》教案八    下一篇: 第22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