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八上语文《赤壁》课件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赤壁杜牧“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赤壁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因为北方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曹操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将黄盖说:“如今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曹军正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击败曹军。”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杜牧字,号,晚唐杰出的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________著称,内容以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作者介绍牧之樊川居士七言绝句咏史怀古小李杜杜牧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面对衰落的国家,他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希望能够建功立业。他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但他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在仕途上很不得意,所以一直慨叹忧郁。背景介绍1、给加点的字注音折戟()销()2、本诗是七言绝句,请用“/”在课本上画出节奏,韵脚是:、、。押韵。有节奏的朗诵这首诗(在下面原句划出节奏)。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jǐxiāo销朝乔ao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折断的戟销蚀拿,取磨光洗净前朝的遗物。折断的铁戟沉埋在沙中尚未销蚀,自己把它拿起,磨光洗净后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假如不是东风给与周郎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独立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从内容看这是一首;所咏的历史事件是。2、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3、诗中抒发历史感慨,以两位美女的命运变化来反映历史的句子是:4、诗歌的前两句和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分别是什么?七言绝句咏史怀古诗赤壁之战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叙事和议论戟: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提示: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议论?)3、诗歌末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小组合作学习: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借物起兴,借折戟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为下文咏史议论做铺垫。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提示: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议论?)作者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而是反说其事,设想“当年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会怎么样”,翻出新意。以两位美人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这是以小见大的手法。3.诗歌末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偶然性,曲折地反映出他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诗人相信自己只要有机遇,也会有所作为,话语中也透露出他的豪迈气概。兴感之由借古讽今警策世人感慨议论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睹物联想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若非东风之便历史将会改写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咏史怀古诗《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咏史诗《叠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咏史诗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咏史诗《夏日绝句》

 

八上语文《赤壁》课件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    下一篇: 八年级上册《春望》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