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部编九下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1.教材分析:本课以“农奴制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为主线,副线从的各方面改革措施成就俄国近代化的历程,说明改革是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本课的暗线才是本课灵魂之所在,那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善于吸收和消化别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不忘初心,将改革进行到底,才能促进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学情分析: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认识历史问题。二、教学的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素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学科德育目标:只有改革创新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5、学科美育目标:改革与时俱进是一种美德。三、重点难点重点:1861年改革;难点:两次改革对农奴制的态度不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开放式导入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全新的城市圣彼得堡。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打开了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了解圣彼得堡的由来及了解彼得大帝二、核心过程推进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4.读教材: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1.材料展示总结性质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和《兴建新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并补充农奴制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障碍。目标导学三: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影响1.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P8“相关史事”,分析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原因。2.读史料引导学生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3.读教材和漫画图,引导学生说出改革内容和农奴“解放”的实质。4.讨论1861年改革的性质和影响。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彼得一世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践行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学生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俄国经济落后;农奴起义不断,阶级矛盾激化;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加剧了社会矛盾;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三、开放式延伸从背景、时间、领导人、目的、内容、性质和影响等方面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俄国两次改革四、作业设置必做:作业本选择题选做:作业班材料分析题五、错因分析(手写)六、板书设计(手写)七、反思与重建(手写)/

 

人教版部编九下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上一篇: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