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五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一、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对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苏联在短期内所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通过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苏联在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致使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极一时。它的缺点和弊端成为后来苏联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二、基础知识目标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重大缺陷;1936年苏联宪法;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苏联的大清洗运动。三、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培养学生运用现象和本质、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中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教学要点一、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列宁逝世2.苏联的工业化3.苏联的农业集体化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1.1936年苏联宪法2.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3.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4.苏联的大清洗运动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使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虽然存在着种种弊端,但确实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实现了工业化,增加了国力,为以后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使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它本身的严重缺点和弊端,以及个人崇拜风气的盛行,后来成了苏联国民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提高的严重障碍。本节重点: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本节难点: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一、“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三个问题:1.列宁逝世。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第一、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这次大会,标志着有计划、大规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十分艰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国际上苏联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又十分短缺,而且社会主义工业化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苏联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勇于探索,开拓前进。从1928年至1985年,除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外,完整地执行了10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到70%,已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同时,工业的社会主义成分占了99%以上。据苏联官方统计,“二五”计划的完成,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37年,机床已基本自给,进口的机器只占需要量的0.9%,拖拉机等产品已开始出口。第二、1927年末,苏联的工业生产达到并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高水平。然而,以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适应工业的迅速发展。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1929年,在苏联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1930年1月,联共(布)中央的决议指出: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享有土地使用权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的集体农庄。决议要求在运动中坚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1933年1月,联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3.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严重问题。第一、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使许多产品无人问津,大量积压。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下,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往往受国内外政治形势和领导人意志的影响,非经济的方法对计划的实施起了消极作用,高度指令化和过分集中妨碍各地区、各企业的积极性,商品货币关系处于受限制、受排斥状态,工农间、城乡间缺少多种多样的流通渠道。第二、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改造小农缺乏经验,工作中注重农民利益不够,不少领导人追求集体化速度,公然采用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加入农庄,还把农民的住宅、小牲畜等收归公有,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牧业产量一度明显下降;在相当长时间内忽视农业的投资和发展,致使整个国民经济无法达到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二、“高度集中的经济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五
上一篇: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八    下一篇: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表格式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