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堂实录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情景导入:媒体播放岳飞《满江红》刚才,同学们在课前2分钟诵读的是----岳飞的《满江红》。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抗金英雄和民族英雄,他可谓是中国历史上脊梁式的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有一些脊梁式的人物,这节课我们就认识一位为中国铸造了铁的脊梁的人物-------邓稼先。(出示标题幻灯片,并板书课题及作者)。正课:环节一:由小标题牵出邓稼先生平师: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一个什么样的显著特点?-------小标题师:对,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六个小标题,好吧?(出示幻灯片)师:这六个小标题呀把文章分成了六个部分,其中有一个部分是集中详细地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那个部分?-----两弹元勋师:是,那这一部分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师:请同学们在这一部分中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好吗?---圈画师:(提问)来,从你开始吧(点评:很简洁,不错),之后一人一句提问师:好,同学们,这一节中写到了很多的时间(出示幻灯片),其中有三个时间具体到了年月日,为什么这三个时间杨振宁先生记得这么清晰呢?生:可能这三个日子比较特殊,1964年10月16日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7年6月17日是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而1986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的日子。师:邓稼先的逝世是共和国的一大损失,也使杨振宁失去了一个亲如兄弟的朋友那么两弹爆炸的日子有什么意义吗?文中有一句话-----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新生日子!出示PPT师:朗读这句话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要重读师:(点评)牛!师:再请一个学生读这句话师:读这句话有什么感觉生:振奋、激动等师:是呀,振奋、激动,咱们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来,集体再读一遍,把咱中国人的那一份扬眉吐气读出来环节二:探究“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过渡:文中有一段文字,就定格在了哪一段任人宰割的历史,哪一段文字?---------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师:来,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一段文字,师起头:“一百年以前”起-----师:同学们,历史呀如一轴长长的画卷,我们有时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我们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感受,那么,对中国最近一百年的历史,你会用什么颜色来表达你的感受呢?-----黑色、白色......师:为什么要用这些颜色呢?生:因为这近一百年的历史我们任人宰割,很悲惨,很黑暗的那种师:那描写这些历史时,作者把时间定格在了那一年?------1898年师:我们来看这一段文字,(出示幻灯片),起头“只举1898年为例---”让学生齐读,同时板书1898黑色师:有人说呀,这段描写1898年的文字太不简洁了,所以把它改了,(出示幻灯片),让一个学生起来读师:两个句子,意思相同,哪一个更好?-------上一句师:你来说说看1、数字、地名不具体因为上一句通过具体的地名和数字来表达,说明列强侵占中国很多的领土,侵占的时间很长,这样更能激发起人们心中的愤怒2、找出一对很矛盾的词-----到底是强占还是租借?是打着租借的幌子强占,“租借”是打了引号的,所以表面是租借,实际上是一种强占,说明这些国家在中国犯下的许多罪行。师:是的,是强占,不是租借,这是一种什么行为?-----是一种强盗的行为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自己家的东西别人看上后就可以任意的抢过去呢?----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落后了板书及ppt: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在朗读时,红色的词应该怎么处理?--应重读师:这段文字是单独成段的,这有什么效果?生:强调,朗读时语气要十分沉重师:好,我想找同学给大家示范性朗读一下-----梅书海师:我想请你(王林艳)点评一下,这几个词他读出那种感觉了吗?生:语气我认为还可以更强烈一些你给大家示范一下好吗?师:哪现在同学们一起来读一遍,读出那种对我们心灵的震撼,师起头:“只举1898年为例”----生齐读师:(点评)大家读得很好读出了那种亡国灭种的危险,同学们,这种黑色的历史给了我们黑色的愤怒,但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不止是一种颜色,在这里,还能读出什么颜色?生:红色(红色代表喜悦、快乐),因为这段中说,“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结束了哪任人宰割的历史”,师:哪这句话中哪个字可以读出那种红色的激情?-------站师:让一生读此句,你为什么把这个站字读得那么重啊?------因为今天,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终于独立了,所以我很骄傲师:说得好,对民族独立的骄傲,哪这段文字里面,除了对民族独立的骄傲外,还有对谁的骄傲?邓稼先师:拿理由出来生:对这一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师:让学生朗读最后三段文字。“今天,一个世纪以后-------------邓稼先”环节三:探究“文革”、1971年、1982年这几个时间段过渡:是啊,同学们,百年历史从不曾停下它的脚步,而杨振宁先生确把时间定格在了1898年,在这个凝固的时间背后它具有深远的意义和诚挚的感情,其实啊,在文章的三、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堂实录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案39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学案例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