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案29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本文所写人物邓稼先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2、过程与方法(1)掌握本文小标题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文章记叙、议论与抒情相结合写法的好处。2、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三、教学方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用多媒体播放第一颗原子弹升空后的蘑菇云画面。六十年代,中国上空连续升起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所产生的蘑菇云,为新中国、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国际地位,使中国在世人面前树立了一个全新的形象。在这期间,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今天我们通过他的挚友——杨振宁博士之笔一起走近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2.作者简介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代表作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邓稼先》等。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无垠yíng殷红yān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元勋:立大功的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4.速读文章,概括内容速读全文,勾画体现作者纪念亡友、对邓稼先评价性的语句。结合各部分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提示:本文约3000字,用时7分钟左右。)全文共六个部分,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段落)、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参考示例: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1)关键语句(段):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2)主要内容:在近一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引出邓稼先。第二部分:“两弹”元勋(1)关键语句(段):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②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2)主要内容: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卓越贡献。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1)关键语句(段):①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②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2)主要内容: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凸显邓稼先的个性与品格。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1)关键语句(段):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2)主要内容:为中国人独立自主地研制出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自豪,从另一个角度写邓稼先贡献之大。第五部分:“我不能走”(1)关键语句(段):两处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中国男儿》。(2)主要内容: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1)关键语句(段):①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②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③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2)主要内容:总结全文,借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体评价邓稼先。5.再读文章,感受人物魅力(1)文中杨振宁这样写道:“——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邓稼先的性格和品质是怎样的?再读文章,结合关键语句(段)说一说:通过(句段),我读到了一个的邓稼先。参考示例:一个鲜为人知、最不要引人注目的邓稼先;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一个不计个人名利的邓稼先;一个真诚坦白、从不骄人、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邓稼先……注意:该环节要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段)概括人物形象,还要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和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进行品读。6./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2)思考文章对比及引用等手法的作用;(3)收集其他“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下节课小组介绍其事迹。附:板书设计鲜为人知忠诚纯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案29
上一篇:邓稼先教案38    下一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第1课《邓稼先》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