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2课时)课前任务:1.课外先自学课本。2.独立完成基础部分。知识链接:萧红(1911—1942),原名张遒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在本文中,由于作者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崇敬缅怀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显得真实感人。学习目标1.会读会写生字词。2.了解萧红相关文学常识。3.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重点)4.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难点)一、基础部分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咳嗽(ké)(sou)调羹(gēng)校对(jiào)阖眼(hé)弄(lóng)堂舀(yǎo)揩(kāi)碟(dié)深恶(wù)痛绝gēdɑ(疙瘩)jiǎo(绞)肉xīn(薪)金mǒ(抹)杀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A.我钦佩《荒野求生》的男主角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B.初版时,由于校读草率,留下了不少字句和标点的错误,趁这次重印的机会,他重新校看了一遍,在某些章节也适当地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C.撷着兰花草,悠然面对人生,朝着理想与希望,以最美的姿态,最饱满的精神,去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力,终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3.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B.指望对于学费有点补足,冬天来了,北平又冷,那家离学校又远,每月除了车子钱之外,若伤风感冒还得自己拿出买阿司匹林的钱来,每月薪金十元要从西城跑到东城……C.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D.“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4.下列对课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解析:说明了鲁迅先生不注重名利,具有淡泊名利的特点。)A.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精神、气质。B.鲁迅先生用原稿包油条,用校样揩桌子、擦手,洗澡间里也摆着校样纸,这说明了鲁迅先生不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C.“吃鱼丸”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民主,遇事不盲从,做事认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D.文章用白描手法刻画鲁迅先生,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5.本文中有多处描写鲁迅先生的笑声,请体会一下鲁迅的性格品质。(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_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乐观爽朗、平易近人,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2)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说明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3)“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也深深感染了作者。二、要点部分1.本文讲了很多有关鲁迅先生的生活片段,从中挑选最吸引你的1-2个生活片段,仔细阅读,并体会这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特性?(学法指导: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相关语句,将内容整理后用简洁的语言写在导学案上)1.(1-2)笑和走路的姿态开朗乐观、干练敏捷2.(3-7)开始“我”在鲁迅先生家做客的情景关心备至3.(8-13)“我”在鲁迅先生家里吃饭的情景体贴尊重4.(14-17)和“我”开玩笑幽默风趣、平易近人5.(18-23)梅雨放晴后“我”高兴地跑到鲁迅先生家里幽默风趣、平易近人6.(24-26)认真对待青年来信珍惜时间、关注青年7.(27-30)对待自己的原稿和校样并不看重谦逊大度8.(31-34)许先生的忙碌9.(35-40)看电影时不肯坐车礼让、质朴10.(41-42)休息方式——翻翻书热爱读书、珍惜时间11.(43-54)陪客人、彻夜工作一丝不苟、治学严谨12.(55-60)海婴“吃鱼丸”事件民主务实、认真严谨、关爱孩子13.(61-63)包书非常认真认真周到14.(64-67)不顾身体拼命工作沥尽心血2.重读课文,想一想:⑴.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无答案)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无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