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课件PPT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唐朝诗人李颀在《古从军行》中这样描写军旅生活:“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情境导入诗人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白天军人们登上山去观望有无报警的烽火,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去饮马的画面,写出了当时紧张的军旅生活。今天,我们来看看长征时候的军旅生活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陆定一的《老山界》,走进红军战士的军旅生活。情境导入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作品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自我研学 自我研学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2日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二、六军团改称为红二方面军。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自我研学虽然此时红军已不到3万人,但这是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极为宝贵的精华。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用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冲破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本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自我研学生难字词生难字词惊惶()军阀()苛税()缴租()蜷身()点缀()搀扶()呜咽()咀嚼()澎湃()酣然入梦()huángfákējiǎozhuìwūyèchānpéngpàiquánjǔjuéhān生难字词多音字1.落①lào②là③luò④luō大大落落落在后面落枕落伍落空2.着①zhuó②zhāo③zháo④zhe顺着着落着火着迷穿着着实着想着凉3.骨①gū②gǔ骨碌花骨朵骨干骨肉生难字词重点词义整体感知1.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请听《老山界》诵读音频,思考课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整体感知2.写文章首先要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整体感知3.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4.整体把握课文结构(按时间顺序划分层次,理清写作思路)。第一部分(第1节)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第二部分(2—32节)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1层(2—10节)山脚访谣家。第2层(11—32节)红军翻越老山界。(主要内容有:①在“之”字拐的路上②山腰露宿③攀登雷公岩④继续登山,到达山顶⑤山顶所思)第三部分(第33节)写作者的感受。整体感知整体感知5.研读首尾两段。(1)文章主要记叙翻山的艰难,首尾两段表达了这个意思吗?首段“30里”,写出了山之高、翻越之难,为下文的叙述和描写埋下伏笔。尾段提到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表现了红军长征途中有无数艰难险阻,其困难程度都远远超过了老山界。整体感知(2)作者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1.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瑶民(yáo)歇脚(xī)军阀(fá)缴租(jiǎo)B.苛捐(kē)欺侮(wǔ)攀谈(pān)煮粥(zhōu)C.盛饭(shéng)峭壁(qiào)骨碌(gū)咀嚼(jué)D.点缀(zhuì)澎湃(bài)疲倦(juàn)倾斜(qīng)练习导入B2.各组均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括号内订正A.悬涯峭壁野马奔驰酣然入梦浑身紧张()B.不可捉摸故弄玄虚刺入饥骨苛捐杂税()C.杀生成仁勇敢无畏大显身手歪风邪气()D.美好景致大义凛然寒风凛洌扶危济困()练习导入崖肌身冽3.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B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课件PPT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老山界》课件    下一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