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导学案2课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老山界导学案2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的字音、字形、重要词语的意思。2.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难点)3.理解文章按照时间的变化、地点转移的写作方法。(重点)4.感悟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相关背景】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本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一、课前预习(基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酣睡(hān)矗立(chù)伫立(zhù)咀嚼(jué)味同嚼蜡(jiáo)2.下面的句子,每一句都有一个错别字,先把它们圈出来,然后改正。①她对我们道赚,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赚改歉。②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刻服了。刻改克。③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涯,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涯改崖。④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弛,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弛改驰。⑤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暮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暮改幕。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A.“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B.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C.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D.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解析】选B。第一个句号应改为分号。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A.年近花甲的外交官孙必千临危受命,奔赴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成功地解救了中国人质。B.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C.突如其来的印度洋大海啸让毫无防备的海边居民措手不及,导致约30万人丧生。D.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一举夺冠,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答案】B“络绎不绝”指人、车、马、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用在句中与上文“图书的出版和销售”搭配不当。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用“谁干什么,结果怎样”的方法来概括)答:红军成功地翻过了老山界。二、要点部分1.文章是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的,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示意图。2.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难事?面对重重困难,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从中可以看出红军战士有怎样的精神?翻山遇到的困难困难的具体情况红军如何对待困难红军的精神走路难山路险峻、悬崖峭壁打趣逗笑、奋勇登山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睡觉难路窄不平、寒气逼人酣然入梦、观赏夜景吃饭难粮食缺乏、肚子饥饿鼓着勇气、继续前进处境难敌人追击、设备笨重毫不畏惧、嘲笑敌机3.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文中哪些词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一开始,她看到红军,非常惊惶。经过攀谈,她才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红军战士面前诉苦时,她哭了。通过和我们谈话后,拿出仅有的一点米,她向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当红军把“够吃三天的粮食”送给她时,她欢喜地接受了。三、拓展部分完成书本P35页第三题的4个句子分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导学案2课时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老山界》导学案    下一篇: 第6课《老山界》导学案(无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