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24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猜一猜人物——鲁迅一、题解:阿长与《山海经》2.长妈妈是何许人也?阿长(?~1899),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1.《山海经》由战国至西汉的不同作者集体完成。以山为经,以海为纬。记录上古的地理、天文、历史等等。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的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二、知事明人假如你想聘请一名保姆,你愿意聘请阿长吗?(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依据课文说说你的理由。)人物形象名字由来切切察察摆成大字逼吃福橘爱讲道理长毛故事谋害隐鼠买《山海经》地位卑微饶舌多事不拘小节迷信、善良、真诚无知淳朴关爱孩子不打佩服讨厌无法可想不耐烦麻烦空前敬意憎恶新的敬意详略得当先抑后扬三、再读文本,梳理情节欲扬先抑“扬”就是作者的表达意图。为了赞美或讴歌某一主题,先对其进行控制、贬低、压抑,反而更加突出作者观点,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四、段落熟读,品位深情有些事件,确实是长妈妈的“槽点”。但作者更是倾尽心力来描述买《山海经》事件来展现对她深沉的情感。请大家精读课文第19段——第27段,看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传达自己的情感的。精读课文第19段——第27段。看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传达自己的情感的。玩的时候没有什么的,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对她说了。比较阅读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1.蓄势(衬托)。(运用虚词表达渴慕,积蓄后文表达的力量)2.语言描写。(如“三哼经”看出买书的艰难)3.动作描写。(长妈妈买到书的激动和兴奋)4.心理描写。(“霹雳”“震悚”大词小用)5.对比手法。(与别人对比,看出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四、段落熟读,品位深情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讨论:作者前面所有的“蓄势”都是一个铺垫,是情绪酝酿的积累,最后喷薄而出。结合文字来说说你对结尾两段的理解。五、深思结尾,感悟文末情味“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思念、愧疚1.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六、品析语言鲁迅儿时曾养过一种拇指大的隐鼠,常把它放在书桌上,看它舔吃研着的墨汁。后来,这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阿长的举动本是突然受惊的应激反应,而“我”却认为阿长故意还是了自己的宠物、玩伴。“憎恶”“谋死”,大词小用,夸张地体现了儿童的心理,表达了“我”对阿长不满和愤怒。2.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过去“我”厌恶阿长,但阿长讲了长毛的荒诞故事,儿时的“我”信以为真,相信阿长的确具有抵挡大炮的“伟大神力”,对她不仅转为尊敬,而且达到“空前”的程度。夸张的修辞生动地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心理,也饱含着成年的“我”在写作时流露的对阿长的调侃。3.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阿长所说的战法,是“童年的我”所惊叹的,从“成年的我”的角度来看,不免有滑稽感,用“当然”“倒”这样的词语来表示调侃的语气,由此可以看出不是真的认为“情有可原”。知识链接1926年3月18日,在北京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即“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当时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怒批北洋政府,结果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他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情景。课堂小结长妈妈地位卑微、身世不幸,为人也有不少“毛病”,但她天性的淳朴善良,为人的仁厚,对“我”的慈爱关心,让“我”多年后仍念念不忘。而童年时“我”对她种种不理解乃至各种不屑和无礼,都让成年后的“我”深深愧疚。就是在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之下,作者将满腔遗憾和热爱,化作最动人的文字,使这篇记人文章充满了浓浓的抒情意味,读来荡气回肠。给阿长写一幅挽联。例如,上联是:无名无姓无家庭。拓展延伸谢谢聆听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24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36    下一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课件3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