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案20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导学过程】【导语设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也是他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教育家,却时时在反省自己。我们呢?我们是否能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燕园三老”之一。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读书》1990年第一期。有删改。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4.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语言:草率(shuài)生疏(shū)商酌(zhuó)恳切(kěn)譬如(pìrú)朦胧(lóng)累赘(zhuì)拖沓(tà)妥帖(tuǒtiē)诲人不倦(huìjuàn)不耻下问(chǐ)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颠沛流离(diānpèiliúlí)简明扼要(jiǎnmíngèyào):指简单明了,抓住要点。沾溉(zhāngài):浸润浇灌。比喻使人受益。搀合(chānhé):搀杂混合。不耻下问(bùchǐxiàwèn):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问题为耻。自顾不暇(zìgùbùxiá):光顾自己都没法动了,不能帮助别人了。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颠沛流离(diānpèiliú):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énzhějiànrénzhìzhějiànzhì):仁者从仁的角度看待,智者从智的角度看待。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大势所趋(dàshìsuǒqū):大势:指整个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不即不离(bùjíbùlí):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晦涩(huìsè):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快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叶圣陶先生逝世,作者给他写纪念文。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修改文章待人厚送客复信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3.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4.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效仿叶先生品德的思考。【理解写法,把握形象】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这样一些琐碎之事,可见其待人之宽厚。又如: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老引导明确其区别,并监督执行。由此可见叶老对待学问严谨的程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案20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下一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2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