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13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最苦与最乐第一课时最苦与最乐梁启超学习目标:1、学习略读的方法,在短时间内有选择的阅读,把握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2、文常及词语积累。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最牛老爸梁启超解释词语: 失意:达观: 注音:契约()揽()悲天悯人() qìlǎnmǐn不得志。不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字词学习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莫若:心安理得:别出心裁:洞察幽微哀叹时事的艰危,同情人民的疾苦。悲天悯人: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如释重负: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对事物、道理,观察、理解得透彻。形容能从细小的事物上发现事情的本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含义:无论处在什么境地,没有不安然自得的。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含义:君子有终身的忧虑。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含义: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不也是很远了吗?快速阅读,思考:1、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如何得出答案的?2、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引用了哪些名言来证明?3、作者认为这种“苦”与“乐”的关系怎样呢?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这种“苦”与“乐”呢?新知讲解1.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苦呢?用原文回答。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作者是如何得出答案的?作者先用设问提出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观点,并一一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作者通过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对比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的吗?贫失意老病死知足安分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作者先用设问提出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观点,并一一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作用:引起读者兴趣,给人新奇之感,显得自然贴切,水到渠成。2.人生什么事最快乐呢?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作用: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增强说服力。3、作者认为这种“苦”与“乐”的关系怎样呢?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处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这种“苦”与“乐”呢?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人生应勇担责任,不能逃避。再读课文,思考1、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找出论说的句子。2、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3、作者认为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4、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1.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反: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推论出最苦的原因2、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3、作者认为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快乐之权,操之在己。4、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读最后一段,思考:1、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呢?“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2、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1、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呢?“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写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2、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13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课件40    下一篇: 第十六课《最苦与最乐》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