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练习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部编版(2016)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六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乙未二三月间,和议将成,适逢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数千计,康有为创议上书拒之。梁启超乃日夜奔走,号召连署上书论国事,广东、湖南同日先上,各省从之……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之松筠庵……与斯会者凡千三百……其书之大意凡三事:一曰拒和,二曰迁都,三曰变法。而其宗旨则以变法为归。”(——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所反映的事件的意义在于()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A.裁撤冗员 B.开办新式学堂C.训练新式军队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3.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A.广开言路,裁撤冗官 B.筹建北洋、南洋、福建海军C.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 D.兴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强学会的成立B.《万国公报》的创立C.公车上书 D.光绪帝发布一系列法令5.“公车上书”发生的导火线是()A.《天演论》敲响警世洪钟B.中国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对于一些重要的不平等条约C.清王朝的腐朽统治D.《马关条约》的签订6.戊戌变法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原因是()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B.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C.变法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7.“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是哪一派别的观点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8.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科技教育落后 B.国力贫弱C.政治腐败 D.急于求成,步伐太大9.光明中学八年级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张军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A.裁撤冗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10.在近代化的探索中,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最大的相同之处是A.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C.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都主张向西方学习。11.“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侵略与屈辱B.救亡与探索C.反抗与斗争D.半殖民地化的过程12.历史兴趣小组讨论戊戌变法,他们的观点正确的是()A.这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B.戊戌变法从1897年冬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故又称"百日维新"C.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加速政治民主化进程D.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3.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为对人民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此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这说明戊戌变法A.实现了废除了科举制的目标 B.建立了完善的新式教育制度C.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行白话文 D.有利于新文化传播和思想启蒙14.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时务报》与《国闻报》的创刊B.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公车上书”C.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D.严复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15./光绪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破格提拔谭嗣同、刘光第等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负责起草变法的诏令,不久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这一年是农历的A.辛亥年 B.甲午年 C.辛丑年 D.戊戌年二、综合题16.史料辨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动荡,民怨沸腾。下面是1901年北京百姓对这一时局的议论,其中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去年英法联军进军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却逃之夭夭。别看朝廷对付洋人没本事,想当年对付主张变法的洋务派却够凶狠,把康有为等六人全杀了------听说,今年又签订了个《马关条约》,连东交民巷都不让咱中国人住了!我看这个大清国的末日快要到了-----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材料一:(自德国占领胶州湾后)瓜分豆剖,渐露机牙……自台事后……揭杆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时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材料三: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则二十年之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胡适请回答:材料一体现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状况?材料二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他领导的什么事件,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3)材料三中的观点正确吗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练习
上一篇: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测试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上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课件PPT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