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内容了解革命党人的一系列起义的情况,知道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经过和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大致情况。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72烈士的英雄事迹。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知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影像、图片等资料,带领学生直观感受英雄人物的事迹,了解起义经过;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主动地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培养学生解读历史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才能体会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3.通过对革命烈士人物事迹的叙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广州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的情况。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四、教材分析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作为20世纪中国三大历史剧变之一,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因而在整个近代史中,辛亥革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从历史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来看,让学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中体会中国革命的艰辛以及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相对旧版教材而言,新教材中增加了革命志士的奋斗一幕的内容,更加直观和严谨的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呈现出来,也让学生更加感慨,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而更加理解和崇敬辛亥精神。另外,对于新教材将辛亥革命的意义也安排到了本课内容里,这需要教师将下一课的部分内容简略的讲述给学生,便于从整体来理解,从历史的角度而言,也更为合理。五、学情分析这节课面对的是初二年级的学生,虽然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样的抽象概念的理解,还存在一定难度。针对上述学情,我选取了文字、图片和影音材料,以便使学生获得较为具体的印象,逐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并通过阅读总结,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强情感上的教育。六、教学过程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一分钟游览武昌起义纪念馆】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段视频就是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昌起义当年是怎么发生的?辛亥革命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本堂课,就请大家跟随着我来到武昌起义纪念馆,通过参观和游览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师:走进大门,广场中间就树立着孙中山的雕像。今天的游览将分为三个部分,老师给他们起了新的名字,分别是【黎明前夕】【旭日初升】【德厚流光】。请大家进入第一个展区:第一展馆——【黎明前夕】师:我们在图片区看到了这样的几幅图和一首诗,同学们能够结合我们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当时的中国经历了什么?是怎样的局面?生:西方列强一次次入侵中国,祖国河山被列强瓜分占领。师:是的,古老的中国带着沉痛的耻辱走入新世纪。可是中国从来不乏有识之士的奋起和抗争,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一课学过的内容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已经成立,革命思想也已广泛传播,谁能说说有哪些?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包括什么?生1: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同盟会。生2: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和民生。师:这些有识之士为了改变国家命运,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前赴后继投身革命。请大家继续往前走,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张地图。请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完成这张表格。生:(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师:根据大家填好的表格,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点:这四场起义皆以失败而告终,革命志士也付出极大的牺牲。这面墙上的三幅挽联就是对他们的沉痛哀悼。请三个小组的组长为我们讲述起义的情况。生1:萍浏醴起义概况:这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由于事前缺乏严密计划,起事后又没有迅速出击的战斗方案,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刘道一、蔡绍南等首领数十人牺牲。生2:浙皖起义概况:徐锡麟领导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的秋瑾因被告密而慷慨就义。生3:广西起义概况:孙中山与黄兴亲自领导,夺取镇南关,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师:在这些起义当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广州黄花岗起义。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起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上一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9课辛亥革命    下一篇: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