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29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近代化的探索失败失败学习西方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陈独秀主张在哪个领域进行革新才能救国?第十二课新文化运动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代表人物、著作及主要阵地;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重点)3、理解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难点)学习目标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政治方面:张勋复辟北洋政府首脑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崩离析,皖系、直系两大派系先后控制中央政府,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北洋政府又被迅速壮大的奉系控制,直到北伐战争后才完成了短暂的形式统一,但不久后又爆发了其规模远超北洋历届政府的中原大战和十年国共内战。北洋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经济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制度上的束缚和障碍。革命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袁世凯窃取政权以后,为了笼络资产阶级,也吸收了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周学熙、张謇等担任工商总长、财政总长的职务,资产阶级通过手中掌握的权力,制订出若干有利于振兴实业的政策法令,一定程度上为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思想文化方面:辛亥革命后,政治平等和思想自由在形式上已为法律所承认,尤其是在革命浪潮所直接波及的南方各省,自由平等的空气更为浓厚,孔庙改为学堂,贞节牌坊被砸毁。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深入人心,但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56-58页的相关内容,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在恰当处做好标记。(时间为5分钟)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为哪一年?兴起的标志是什么?口号是什么?主要阵地在哪里?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重点)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自学指导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兴起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说。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②提倡民主与科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陈独秀《新青年》“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文言文:“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白话文:“干不了,谢谢”胡适③倡导文学革命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到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③倡导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材料一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政治新闻五四运动北京学生的愤怒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广场。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五四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②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陈独秀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局限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29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25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3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