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地理 >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练习题(word)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1.下列关于下图a、b两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地的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B.a、b两地均受季风气候影响C.由于受秦岭阻挡,a地几乎不受寒潮影响D.b地一月平均气温一般在0℃以下2.以下各线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相吻合的是()①一月0℃等温线②8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A.①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3.东北地区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A.一年一熟B.一年两熟C.一年三熟D.两年三熟国家旅游局2016年2月9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全国旅游市场运行平稳、秩序井然。国内长线旅游中,北方的冰雪旅游和南方的避寒旅游仍是热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4.国内长线旅游中,导致南北方地区旅游特色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历史文化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因素5.下列成为我国长线旅游热点城市的可能性最小的是()A.海口 B.哈尔滨 C.乌鲁木齐 D.广州6.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下列和它基本重合的有()①1月份0℃等温线的分界线②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③800mm年等降水量线④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⑤畜牧业与种植业的分界线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⑦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⑧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A.①③⑦ B.②③⑥ C.⑤⑦⑧ D.③⑤⑦7.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哪一条年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A.200毫米B.400毫米C.600毫米D.800毫米有旅游爱好者小张、小王、小龙、小刘四人分别沿路线1、2、3、4游览,完成下面小题。8.四人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沿路线1可见茫茫荒漠还有雪山冰泉B.沿路线2可领略东牧西耕的文化差异C.沿线3自南向北可见麦浪滔滔到稻花飘香D.沿线4一路体验到藏族、壮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人民的热情好客9.关于图中乙山脉的正确说法是A.为东北西南走向 B.是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界线C.以南为热带以北为暖温带 D.与我国一月均温0°C等温线吻合10.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区域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油菜,②区域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B.①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②区域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C.①区域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②区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D.①区域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②区域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读我国某地区山脉和河流位置示意图,它们是我国重要的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的河流是()A.辽河 B.黄河 C.淮河 D.渭河12.对图中甲、乙两地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地处湿润地区 B.乙地区:主要农作物是小麦C.甲地区: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D.乙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人口密度最小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4.我国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区的传统主食是白米饭 B.②地区的特色美食是烤全羊C.③地区的传统美食是麻辣火锅 D.④地区的居民喜爱喝青稞酒15.关于①②区域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16.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A是______(山脉),是我国______(两大地区)的分界线;B是______(山脉),是我国地势______级阶梯的分界线。(2)凌汛是指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河流P、Q两段中可能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______段。(3)乙图所示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是______。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一线是我国甲、乙两地区的分界线__________。这条线上重要的山脉A是__________,重要的河流B是__________。我国一月__________℃等温线、__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也大致经过A——B这条分界线。(2)四大地区中,农业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是__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__地区(填甲、乙、丙、丁等代号)。(3)图中①②③④所代指的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或经济活跃区域中,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是__________(填代号),联系区域②和区域③之间铁路千线是__________。(4)丙地区由东向西自然景观大致呈现出__________的变化。(5)丁地区最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__,该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18.(2017·济宁中考)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方地区局部图材料二北京市面积1.64万平方千米,2011年常住人口达2000多万,人口密度高,产生了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大等社会问题。2008年,首钢集团把高耗能、高耗水、重污染的钢铁生产部门,从北京城区搬迁到河北省的曹妃甸。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练习题(word)
上一篇: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同步训练    下一篇: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时训练五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