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地理 > 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8章第2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图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2、能看图说明本区城镇和交通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与水源、绿洲的关系。3、读图文资料,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确定位置、分析干旱的原因、城镇交通的分布等,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2、通过学习西气东输工程带来的好处以及注重学生态保护等内容,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绿洲城镇的分布、开发资源中的环境保护等知识,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3、通过学习西气东输工程,了解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干旱的原因、城镇交通的分布与水源绿洲的关系。2.西气东输工程以及对东西部的影响。教学难点:西部资源的开发是如何注重“经济效益与学生态效益双赢”的。【学法指导】1.重要知识点在图上做好标记,认真完成课堂练习。2.认真阅读图文资料,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同学间互助合作。【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西气东输影视资料,西气东输课外资料。学生:预习、查找西气东输的资料。【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楼兰遗址》影视歌曲导入【设计意图】欣赏短片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楼兰古城”为什么会消失的疑惑。然后引出楼兰古城遗址---塔里木盆地。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从而解释了“楼兰古城”为何神秘消失。二、进入新课1、通过图描述塔里木盆地位置、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读图,简述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意图】通过读图描述位置、分析干旱原因,并要求他们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教师讲塔克拉玛干沙漠,揭示“楼兰古城”消失原因,解释了导入时设下的悬念。通过维吾尔语诠释塔里木河的含义及塔里木盆地的命名。出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图,完成P80的活动题。【设计意图】区域的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这道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试着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加深对于区域综合性特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转承】通过“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却有着无限的生机?”这话导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为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修建了两条沙漠公路,结合图和81页阅读材料,了解公路的起止点。结合图和影视资料来学习“西气东输”一线、二线。【设计意图】使学生全面了解塔里木盆地的油气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爱国情感。为探究“西气东输”的意义做准备.二线通过影片形式展示,一是避免与一线形式相同的枯燥乏味,二是更加直观的感受施工过程的艰辛,深刻体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6、引用蒋洁敏的话导出“西气东输”的意义。【设计意图】要求学生介绍西气东输工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西部资源的开发要注重“经济效益和学生态效益双赢”。西气东输如此,其他工程的建设也是如此。让学生合作探究西气东输施工过程中保护学生态环境的做法,培养了学生人地和谐发展的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总结新课塔里木盆地最典型的特征是干旱(干旱原因);最缺乏的是水资源,最繁荣的地方是绿洲(绿洲、城镇、交通和水资源发布特点);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石油、天然气(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讨论其意义)拓展延伸通过新疆的“中国之最”来谈,让学生尽量说,然后出示资料。知识巩固通过做练习来检验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板书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8章第2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8章第2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下一篇: 人教版地理八下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表格教学设计(1课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