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化学 > 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测试题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测试题一、选择题1、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2、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高于240 ℃,红磷就一定能燃烧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C.浸泡在热水(80 ℃)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3、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  )/4、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5、用如图Z13-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图Z13-2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6、下列物质能发生燃烧的是(  )A.棉花  B.黄金  C.食盐  D.大理石7、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 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B.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引发酒精在桌面燃烧,可用湿布盖灭C.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D.将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原因是这样能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9、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A.减少空气通入量  B.充分利用热能  C.块状煤碾成粉末  D.净化尾气10、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二、填空题11、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为甲烷的水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主要是由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测试题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7.1燃烧和灭火(试题二)    下一篇: 人教版化学九上7.1燃烧和灭火习题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