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七年级上册

1.2少年有梦教案22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第一课  中学时代1.2  少年有梦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少年有梦》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本框主要围绕“为什么人在少年时期一定要有梦想”和“怎样实现梦想”两个问题,即围绕追梦和圆梦展开教学。和学生一起讨论梦想的意义,共同编织梦想,鼓励学生勇于追梦,引导学生探寻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激励学生用努力架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树立起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知道努力需要立志,也需要方法。教材设计的意图是希望学生在进入中学后可以对整个初中生活有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并且通过努力实现梦想。本课所依据的新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启初中生活,对于新鲜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存在困惑,对于未来更是没有具体的计划,整体而言对初中生活很茫然和无措,对于梦想更没有清晰的概念,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重榜样的引领和示范,帮助学生及早地树立梦想,找到前进的方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2)道德修养: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体验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3)健全人格:主动锻炼个人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生活状态。(4)责任意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能为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付出自己的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少年有梦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树立正确的梦想。教学难点:理解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明确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1.导入:情境: 观看视频《神州十六航天员——桂海潮》   感受桂海潮从树立梦想到实现梦想的人生经历。教师:你们都有梦想吗?为什么人一定要有梦想?如何实现梦想?让我们走进《少年有梦》。(板书)2.新课过程:(一)有梦就有希望议学环节一:明理想,展希望议学情境一: 桂海潮的梦想A:1986年出生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时代,他特别喜欢《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尤其是为“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致力于航天报国的感人事迹所感染。B:17岁时,从校园广播听到杨利伟乘坐“神五”一飞冲天的消息,确定了自己的理想。两年后,他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

 

1.2少年有梦教案22
上一篇:1.2少年有梦教教学设计(部编版)    下一篇: 1.2少年有梦教案3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