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桃花源记活动导学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学习目标】1. 有感 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 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含义和古今异义现象。3. 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学习重难点】1. 文言实词,特别是古今异义词。2 . 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安排】2【学习流程】第一【目标】1. 了解作家作品。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3. 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含义和古今异义现象。导学自习一、教师寄语: 有一个与世隔绝、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这就是——世外桃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这 样的世界,每个人都有一个心中的桃源,让我们去陶渊明的笔下, 领略那让人神往的圣 地。二、了解作者及背景见《 全能》P1页及《 》P100-102页,学生自行阅读,圈点勾画,高 声诵读。聚焦目标1结合陶诗《归园居》谈自己对陶渊明处世原则的初步理解。聚焦目标2组内朗读后,抽取3个小组进行展演,教师提示朗读情感的变换:读出旁白的沉稳,读出渔 人的情绪。聚焦目标3一、诵读《全能》P3-4页,弄懂字词含义,将重要的或是难理解的做上记号。二、字词掌握情况。见《》P102页,完成积累与运用。布置:将 文章熟读成诵,并口头通译课文 。第二 【目标】1. 能口译课文,准确 理解课文内容。2. 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导学自习聚焦目标1一、一句话概括文章 内容 本文以       为线索,描绘了一个      、      、     的桃花源。二、解读课文(一)口译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人一句,轮流发言。(二)课文内容探究。1. 渔人“从口 入”,看到了桃源的哪些美景?哪些是自然景象,哪些是生活美景?自然景象 :生活美景:2. 渔人至桃花 村,村人如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现实?3. 村人“皆叹惋”为什么 ?4. 渔人既然“处处之”,但“ 寻向所”,“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在?聚焦目标2讨论分析:联系作 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桃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这理想在当时社 会能实现吗?作者虚构 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 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

 

桃花源记活动导学案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学案    下一篇: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导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