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导学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五单元17 壶口瀑布 毛主席曾说:“藐视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白曾在河壶口感叹“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河壶口,两岸石壁峭立,河口狭如壶口,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泻而下,形成“千里河一壶收”的气概。它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2.抓住关键语,品味文章优美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法。3.理解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第一一、新课导入说起“瀑布”,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么壶口瀑布是否也如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如一道白练从天而降呢?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壶口瀑布》。(板书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寒噤(jìn)  推搡(sǎng)  雾霭(ǎi)  出轧(zhá)汩汩(gǔ)  怒不可遏(è)  挟而不服(xié)(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推搡:使劲推;推挤。寒噤:寒战。雾霭:雾气,形容雾气腾腾的样子。出轧:(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被震聋了。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护卫。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2.作者简介。衡,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中国人民大学。历《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3.资料链接。河像一条腾飞的巨,穿行在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河壶口瀑布古已闻名,《水经注》载:“禹治水,壶口始。”明代有位诗人写《壶口》一诗赞道:“源出昆仑衍大流,关九转一壶收。双腾虬浅直冲斗,三鼓鲸鳞敢负舟。”明代维藩在《壶口秋风》诗中描写到“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河西出昆仑,源远流长。雄伟多姿的门、世称“九河之蹬”的门山(位门与壶口之间)与四时迷雾的壶口瀑布最为壮观,

 

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导学案
上一篇: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下一篇: 壶口瀑布学案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