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2课时)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作者:马丽华0第一0学习目标01.整理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品读课文,感受山壮美。0目录观看纪录片《再说长江》第二集《重上江源》。“你从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听着这熟悉的旋律,令人浮想联翩,歌词中的“山”就是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山,它位东经91度07分,北纬33度29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观看的纪录片,说一说各拉丹冬为什么会成为长江的源头呢。0登录优教授课端,观看素材《纪录片第二集重上江源》。今天我们学习马丽华的游记散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揭开各拉丹冬神秘的面纱,感受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00“我”游览的是东南阳坡。从第3自然“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可知游览的是东南阳坡。0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也是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叙述了“我”游览各拉丹冬山的所见所感。词语有:草坝子——冰河砾石堆上——走下砾石堆,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过六千米。1.(品读第5—6自然)从文中找出描写各拉丹冬山景物的语句。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山怎样的特点?远处全景: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劲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就由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作者是按由远至近的顺序来描绘的。感受: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2.(品读第10—11自然)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了山怎样的特点。3.作者分两次集中描写山,这两次描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山的感受?第5—6自然是从低处观赏描写,第10—11自然是从高处观赏描写,这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各拉丹冬山的神韵。两次写观赏山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山认识逐渐加深,对山的情感步步增强。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4.(品读第12—14自然)这几描写的是什么?作者从中感悟到了山怎样的特点?描写了砾石堆和坚冰之下的流水。感悟:一刻不停,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本课小结这篇游记,作者采用时间顺序和旅行的进程记下了在长江源头的见闻和感受,我们领略了壮美景色的同时,也感受了域高原的巨大威力,作者的体验更强烈显示了爱国的思想感情。?布置完成“思考探究二、三”。第二名 师 课 件0学习目标01.学习本文善用铺垫、叙事灵活、巧用修辞、生动形象,用词准确、语言丰富的特点2.体会作者热爱的情感,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0目录12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2课时)
上一篇: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课件、教案及练习    下一篇: 人教部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