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学生用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九年级下册学习目标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理解故事的寓意。学习程序回顾反馈自主学习1、庄子和《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2、生字词注音鹓鶵(   )(    )    醴(   )泉     鴟(    )  濠(    )      鯈(    )鱼     循(   )其本 3、准确而熟练地朗读课文。三、合作探究1、解释词语。子相(   )  或(   )谓子曰   子(   )知之乎夫(   )鹓鶵发(   )南海     安(   )知鱼之乐固(    )不知子矣    请循(     )其本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今子欲以子之国而吓我耶?(2)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3)子相,庄子往见之。(4)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6)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用自己的话复述两则故事。 4、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5、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6、比较庄子与子的性格差异,说说庄子、子各是怎样的人?四、展示五、梳理巩固   《子相》这则故事富有趣味。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人物形象鲜明。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子的卑劣。描摹生动传神。鴟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子游濠》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久。

 

《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学生用
上一篇:《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下一篇: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案例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