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导学案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知识与:  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 养欣赏文学作品的。 过程与法: 通过了解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当时的社会,并同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法,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孔乙己的艺术形象计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让学生对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社会的病态有了一个更深入的洞察和认识,使学生懂得如去观察社会、如去同情和帮助劳苦大众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爱 国情怀与社会责感。相关链接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树人,字豫才。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 ,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出的作品之一。作品背景  《孔乙己》这篇小说写1918年冬,发表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上。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小说反映的是清朝末年时的事,那时距1911年的辛亥革命还有十多年,距1919年的“五·四 ”运动约20年,距1905年的废除科举制度也还有一时间。尽管在1898年中国社会有过失败的“百日维新”运动,但并未动摇中国封建统治的根基。所以《孔乙己》反映的是封建阶级统治时代的事, 孔乙己生活在未经革新的古国里。《孔乙己》的矛头直指封建制度。《孔乙己》一文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的战斗檄文。 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茴香豆    孱水     笔砚     蘸酒     阔绰          舀水     颓       不屑置辩    荤菜     涨红      附和     坦荡如砥     踱步     间或      大抵     2、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中的矛盾表现。A、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               的人。B、孔乙己穷的将要讨饭但又               的人。C、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              的人。D、孔乙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导学案
上一篇: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孔乙己》学案    下一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