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下册

第7课《变色龙》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变色》教学设计一、图片导入在大自然中,有种名叫变色的蜥蜴,它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颜色,从而躲避天敌的攻击。二、入题1、过渡语:一个荒的年代,一个善变的警官,一条无辜的小狗,一群无聊的人,给我们上演了一可笑而又使人压抑的故事。2、课题出示。三、介绍作者、文体、出处。作者:契诃夫(1860—1904),俄国短篇小说家。(三大小说之,欧亨利、莫泊桑)文体:小说出处:《契诃夫小说选》四、时代背景介绍《变色》写1884年,当时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兴起,革命浪潮冲击着沙皇的专制统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们豢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为其镇压革命运动服务。本文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五、听读课文并思考:1、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共有几次判定?六次2、奥楚蔑洛夫不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对狗的评价和看法,因狗的主人不同而变。六、小说三要素:人物:奥楚蔑洛夫环境:俄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情节:变七、主要人物分析:(图文结合分析)1、图文分析2、归纳小结:变:对狗的评价和看法,因狗的主人不同而变。不变:本性,即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八、问题探究:本文为什么以《变色》为题?因为小说写的是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的问题。他六次淋漓尽致的巧妙表演,好象蜥蜴一样善变色,讽喻那种狡猾善变、出尔反尔的人。所以作者用“变色”为题。这样不仅揭示了要鞭挞的对象,富有讽刺意义,而且形象生动,非恰当。拓展:铁公鸡、笑面虎、地头蛇九、作品艺术特色:(一)作为一篇讽刺小说,它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哪里?夸。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色。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的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二)细节描写:四次写到军大衣开头奥楚蔑洛夫穿着新军大衣出场,这件大衣是沙皇警犬的标,也是他装腔作势,作以吓人的工具;结局“裹紧大衣”离场,他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但对自己不光彩的表演,却显得难堪,与开头照应。    中间的两次(第10和第20),他因“判”错了狗而吃惊、胆怯,一热一冷,一脱一穿,这一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慌和强作镇定的复杂心理。(三)文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及其作用。“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

 

第7课《变色龙》教学设计
上一篇:第6课变色龙第2课时教案    下一篇: 第7课《变色龙》教学设计(2份)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