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天上的街市》教学案例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天上的街市 教学设计   徐飞教学目标:1、 有感情的朗诵诗歌;2、 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3、 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教学: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教学法:以诵读法为主。安排:一。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牛郎织女的故事导入,自然引入本课。二、展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3、体会诗歌联想和想像的表现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 三、了解学习诗歌的法1、了解作者以及时代背景;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3、把握诗歌形象,感受诗歌意境;4、分析诗歌写作技巧,品味语言。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面的著作很多,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天上的街市》写1921年,收入他的第二部诗集《星空》。  2、写作背景:这首诗写1921年10月24日。这时北洋军阀连年混战,人民陷水深火热之中。面对着一片黑暗的社会现实,作者陷苦闷失望。但他并未绝望,仍然执着追求光明和理想。五、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放开声音读,注意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问: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整首诗歌给你的印象?飘渺、优美。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和节奏来读?轻柔、缓)3、 老师泛读。4、 ppt展示节奏、轻重音,全班配乐齐读。六、把握诗歌形象,感受诗歌意境1、问题一:诗歌给我们写了哪些意象?换句话说,诗歌给我们写了哪些内容?这些艺术形象有什么共同之处?明确:街灯、明星、街市、奇、天河、牛郎织女、流星、灯笼。梦幻,美好。2、问题二:这些美好的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理想的向往与追求。3、带着这种情感再读一遍诗歌。七、掌握诗歌写作技巧:联想和想象1、问题一:诗歌的题目是《天上的街市》,那作者开始就从天上的街市开始写起吗?明确:不是,作者先由地上远远的街灯写到了天上闪烁的明星,这里使用了联想的手法。联想就是由眼前的人或物想到与之相似的人或事物。比如由天上的蓝天想到了白云,由秋风想到了落叶,由花儿联想到了果实。诗歌中,街灯和明星都是在黑暗中能够发光发亮的点状物,它们有相似之处,因此作者由街灯联想到明星,由明星又联想到街灯,联想十分自然,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和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2、过渡:与联想在一起使用的还有想像。想像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再加工而创造出来的。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无中生有。比如你想像未来的自己;或

 

第22课《天上的街市》教学案例
上一篇:第20课《天上的街市》导学案    下一篇: 《天上的街市》教例评析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